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公开课教案:《小中见大》

(2011-03-13 13:20:03)
标签:

细节描写

作文

《背影》

记叙文

习作

文化

分类: 小语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如何“小中见大,深刻立意”。

2、 培养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一提起作文,很多同学都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唉!又要写作文了。”看,作文就是如此让同学们头疼。头疼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在看到作文题目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这里的“什么”也就是文章的“意”,即文章的主旨、中心。它如同一个圆心,只要围绕它合理的选材组材,就可以画出无数个我们想要的圆。确立这个圆心的过程也就是立意。如何立意是作文很关键的一步,深刻的立意更是作文制胜的法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深刻立意的一种方法——小中见大。

板书课题:小中见大

出示目标(全班齐读)

理解“小中见大”的含义

通过小题材表现大道理。(提问:就作文而言,“小”和“大”分别指的是什么,“小中见大”的含义又是什么?)

学习如何“小中见大,深刻立意”。

过渡:“小中见大”的含义我们理解了,关键是如何运用。

训练一:在教材中学习立意。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法。

初一时我们曾学过一篇文章,请一名同学简单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并说说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这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却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人生启迪。这就是“小中见大,深刻立意”,这也是叙事性记叙文应该达到的目的——叙事,就要从多方面的意义中寻求最根本,最动人,最深刻的那一点,以此来揭示事件本身的意义,告诫自己或启迪他人。

简单扩展:其实我们的教材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例如《散步》,就是通过散步这件小事告诉我们责任、尤其是中年人责任的重大。另外象《羚羊木雕》、《背影》等也都是很好的材料。所以说教材就是作文最好的例子,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训练二:在生活中学习立意。

生活中的小事更是俯拾即是。昨天我在公交车上就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体格粗壮的中学生和一个衣衫肮脏的农民工并列坐在一个双人座上。那中学生本来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座位,可他还是用很厌恶的语气大声呵斥那农民工:“往外点!”农民工很不情愿的小声反驳了一句,这时那中学生的态度更加蛮横,用青岛话大声吆喝:“往外点,别叨叨!”农民工敢怒不敢言,两人就这样僵持地坐着。

练习深刻立意:

过渡:我发现在表演中很多同学都笑了,但这真是一个让我们笑不起来的问题,因为它带给了我们太多沉重的思考。古人说“意在笔先”,即在动笔之前应该先立意。假如让你就这个材料写一篇文章,你将从哪个角度立意?(1分钟时间考虑)

全班交流回答。

注意:教师的点评不要太笼统,要切中根本问题,例如很有创意、很深刻、目光很敏锐、你提到的问题正是目前社会的热点、敏感问题等。

练习写作:

 过渡:“意”明确了,接下来就要围绕自己的“意”展开叙述描写。要求:

1、 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意”——文章主题。

2、 根据自己的“意”具体详细的叙述事件。(150——200字左右)

教师提示:

“意如帅”,内容必须为“意”服务。写作中应明确详略,合理用墨。能够突出“意”的内容必须不吝笔墨的大肆渲染,叙述务必具体,描写务必细致,描写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形象越好。假如说我的主题是批判中学生的不道德,我就应该重点描写中学生的表现,对他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展开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学生独立写作。

全班按位置分成六小组,从每组中各选出两篇优秀作品,参与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就听到的习作围绕着“意”进行简单点评:具体方式: 

3生先说主题后朗读练笔文,其他同学围绕着“内容是否突出了意”进行点评。

3学生先朗读自己的练笔文,其他同学从中分析出文章的“意”,看看与原作者的立意是否一致。(游戏“心有灵犀一点通”。)

课堂小结:

大家看,公交车上的这么一个小插曲就引发了我们如此深刻的思考。生活本身是平淡的,更多的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因为发现,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因为感悟,思想会越来越深刻。这恰恰就是文章立意的根本要求,是文章的眼睛。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一双慧眼,或许你会因此而收获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布置作业

以“理解或沟通”为“意”,自拟题目,运用“小中见大”法写一篇记叙文。

公开课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学案

青岛艺德实验学校   丁煜昕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于凡人小事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2、 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形成良好习作思路。

教学重点:

立意选材、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引导法、示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 深情导入

教师向学生深情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引发学生共鸣

我们无法唤起所有的记忆

               却可以牢牢记住那些美好瞬间

               旅途中的一次搀扶

               平日里的一次发现

               一份让你惊喜的礼物

               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

              有些瞬间即逝的往事

               咀嚼它却需要一生的时间”

二、 出示目标

“滴水藏海”——于平凡的人、事、物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

三、 写作指导

(一) 明确题旨

          学生交流对本次作文题目的理解。

    教师指导:

          析词语——悟题意

(二) 悉心选材

1、 示例分析:

以“母爱”为话题,让学生回顾自己写过的内容。(“老三篇”)

教师评价:

      我们并不否认同学们写的文章的确体现了母爱,但内容的陈旧实在难以打动读者。

老师讲述范文。

学生交流体验。

         2、 归纳总结:

                 去陈求新

                 去粗求细

                 去伪求真

(三) 细腻描写

1、教师引导:

      一篇好的文章,并不在于抒发的感情多么强烈,也不在于阐述的哲理多么深刻。打动读者的,往往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在细枝末节中体现出深深的情谊。

2、 示例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细节刻画。

   3、归纳总结:

细节入手——着力渲染——溶情入境

四、 随堂习作

      以“不经意间的美丽”为话题进行细节描写。

   要求:

        1、 独特、细腻、真实

2、 200字左右

播放优美音乐,学生当堂练笔。教师巡视。

五、 习作展示

学生交流习作。

六、 教师小结

作文来源于生活,

作文因生活而美丽!

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

有一颗细腻的心,

我们就一定能写出美丽的文章;

更能活出美丽人生!

七、 布置作业:

        将练笔扩充为一篇完整的文章,600字左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