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就是打造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陈文玲(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全世界6.5万家跨国公司,垄断着全球60%以上的贸易额、80%以上的投资额和30%-40%的GDP。跨国公司对全世界具有控制力。中国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就是打造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凝聚力。中国的跨国公司走到国际市场上大展身手的时期到了,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极少。
中国的跨国公司起码应该有四种能力:第一,中国的跨国公司必须有输出商业模式的能力,一个跨国集团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是可复制的,可以形成网络体系的,比如说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第二,中国的跨国公司必须有整合世界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我们要学会并购,学会参股,学会合作,学会把最先进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第三作为一个集团性的、跨国的、全球性的公司,必须有控制力和执行力。我们可以模仿国外的技术、管理,但核心竞争力是难以复制的,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核心控制力和核心执行力,使企业复制之后还保持一个全球跨国的竞争优势。第四,作为跨国公司,必须有搭载文化价值的能力,把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通过企业的运营、产品、企业复制,输出到全世界。
蒋宏(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培育跨国公司,第一要关注的就是战略选择能力,跨国公司最终要培养公司在商务领域的影响力、话语权和引领能力,当然不能说垄断,但一定是有这样的概念在里面。第二是战略实施能力,国际化培养跨国公司过程中,品牌植入要先行,并需要遵纪守法和注重文化融入。第三是创新商业模式和创新的架构组织模式。创新平台非常重要,因为在很多领域,你就是被动的角色,想找到蓝海谈何容易。第四是管控,管控要瞄准跨国公司的标准,瞄准国际先进企业的体系。
何真临(三一集团副总裁):当今培育中国跨国企业的主要责任在谁?政府是重要的力量。比如法律平台、信息平台、资金平台,当然还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能力等。如果举国家之力,构筑好国家的各种平台,中国企业再走出去,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有了保护伞。
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不是培育,而是打造,最重要的是品牌的打造。今年中国500强发布,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有54家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但中国企业难言具有一个世界级的品牌。而品牌是一个企业综合能力的聚焦,品牌又包括企业家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企业家的品牌打造最为重要,国家需要打造一批有国际视野的、用国际化语言思考的企业家。其次是企业品牌的打造。中国企业成为世界500强并不难,因为仅靠国家的力量就可以把优势资源聚合在一块,但为什么中国没有世界品牌呢?如果这样,中国企业想真正地走向世界,风险很大。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遍体鳞伤,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太看重快速聚合资产的能力和做大的能力,而没有注重分析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走出去必须先培育的是强烈的风险意识。
海外并购,不能什么便宜买什么
陈全生(国务院参事):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几个重要基本判断必须并清楚: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会有所变化,但全球经济深入化的发展不会改变,所以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第二,政府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职责会有所变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第三,国际货币多元化会有所推进。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海外并购,首先要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能因为便宜就要,而是买后可以获得什么。
这次危机,中国企业要获取相应的技术。除了技术,有价值的海外资产还有国际品牌。中国政府一直倡导打造中国的国际品牌,但打造一个国际品牌谈何容易。海外并购是获取国际品牌的捷径,这样中国企业可以分享品牌带来的效益。比如江苏某家民营企业出口电钻,危机爆发之后出口量下降了80%,但利润翻了好几倍,这就是因为危机爆发之后,这家企业并购了曾经为之代工的两个品牌。因此它不仅可以继续得到代工带来的微薄加工费,还可以分享品牌带来的利润。
再有,比较重要的就是获取海外渠道,这对中国来说一直没有破题。还有讲得最多的是资源。危机爆发之后,资源价格和资源公司的价格大幅度下跌,我个人看,现在我们不能太多地放手到海外并购资源,因为如果看看资源的长期走势,过去六七年时间,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恰恰与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快速上升有密切关系。如果往长远看,未来初级产品可能会一直保持高价。
吴正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负责合伙人):从我做过的并购案例来说,中国公司学习得非常快,做得非常好,比如在非洲、南美,很多公司利用了跟当地政府合作的方式,在当地建学校,获取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或者跟一些两方的投资方组成一个联合体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地政府对中国国有企业不利的、有些偏见的消极影响。
陈全生:除了兼并企业、购买技术、购买矿产资源,应该把农田耕地作为战略资源纳入市场。中国的农垦系统要凭借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成建制地走出去,既可建立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形成新的粮源通道,又可缓解中国地少人多的矛盾。
让庞大的基建力量走出去。我们有庞大的中国建造,特别拥有长期在铁路公路基本建设领域的强大队伍。美国水灾之后,大批桥梁、建筑需要建造,我曾帮助联系过众多中国企业,没有人敢去。这些市场我们需要努力开拓。
高度重视公关公司的作用。如何与所在国、所在地政府建立渠道,如何与当地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如何化解因不了解引起的误会,如何应对来挑衅的恶意炒作
……所以要建立有影响、有品牌的中国公关公司,借助国外或所在国的公关公司,充分利用和发挥民间外交、经济外交的作用,要把自己所处的一个陌生社会变成一个熟人社会才能不断进取。
王志乐:中国企业要变成全球公司.还面临责任的提升。在这样全球战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实际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也是早期的企业责任。而跨国公司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强化合规经营。所谓合规,是包含法律法规、企业准则以及个人道德规范三个层面的东西,是基础性的。如果一家企业做不到合规经营,那么这家企业很难做大做强,更难做久。我感觉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差距比较大。(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