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随笔:从《萧萧》到《边城》——沈从文笔下的两种人生形式

(2010-12-15 19:25:59)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空间

以勤奋忠实的创作、执著地展示偏处一隅的湘西山川风物、世态人情,沈从文构筑了一个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也因此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作者笔下的湘西现实人生,“野蛮与优美”交织在一起,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在《萧萧》中,主人公萧萧12岁做童养媳,嫁给一个不到3岁的丈夫。后来糊里糊涂地委身于花狗,使她面临“沉潭”或“发卖”的命运。她虽有朦胧的憧憬,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作者对种人生的感情是复杂的,笔端既洋溢着热情,又不时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悲凉与惆怅。

出于对现实人生形式的不满与厌倦,沈从文创作出了自己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在回忆中构造着牧歌式的“边城”世界,对这种生活形式倾注了无限的向往与渴羡之情。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不仅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和社会理想,更以其深厚完整、凝练畅达的结构形式,独特的审美风格以及深刻的情感内涵,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境界。在作品中,边城小镇上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老船工的外孙女翠翠;翠翠虽对二人都有好感,但内心却深爱着傩送。天保自知爱之无望,为了成全弟弟,坐下水船外出遇难。衰伤悲痛的傩送随后也出走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经不起打击的老船公溘然长逝,留下了孤独的翠翠和渡船;而傩送呢?“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会回来的”,作品的情是简单的,画面是纯净的,俨然而一个安静平和的桃源仙境。这种风俗画,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存在的,所以说这只是沈从文笔下的一种理想人生形式。

但是无论是《萧萧》式的现实人生形式,还是《边城》式的理想人生形式,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湘西人民的人性美和沈从文对这种美的追求。

发表于:2001-08-10 1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