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政绩百姓利益完成目标任务林州市it杂谈 |
在“减排停暖”事件中,官员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减排政绩与民生之间的“两难”,而是一种三重博弈。在官员的政绩中,除了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GDP增长,而且二者往往是互相矛盾的,要实现节能减排,必然影响到GDP增长,这就导致一种结果:一年之中,地方官员往往是先大力推进GDP,而忽略节能减排任务,等年底必须面对节能减排“死任务”之时,再或限电或限暖从民生上想办法。到头来,满足的是政绩,受损的是百姓利益。
据《京报新》报道,截至1月11日,河南林州市已停止供暖5天。该市邻近河北,近期属全年最冷时期,气象预报显示,11日林州最低气温为-10℃。据林州市长热线回复:林州今冬将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停止供暖。1月8日开始,热力公司已开始全额退还市民的供暖费。另据市民反映,近段时间,林州市区频繁停电,一些农村更是每天下午四五点到晚上九十点,就没电了。
天寒地冻之时,有关部门把群众家里的暖气供应停了,其理由居然是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这可算是国内由于节能减排而引发的又一桩荒唐事。之前,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硬指标,不少地方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以至使居民生活大受影响,甚至还耽误了正事:记得去年媒体报道,在山西某地的大款警察被杀案中,摄像头未能记录下犯罪嫌疑人身形,其理由也是因为节能减排。
对于“少数地区、个别地区”为节能减排而拉闸限电的事件,去年底工信部曾经明确表态:“一经发现坚决制止,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哪知话音未落,拉闸限电是否完全被禁止尚不得而知,地方上又走出了“减排停暖”的新路子。
寒冬时节停了居民的暖气,林州市有关部门不可能不知道其影响之恶劣,媒体也报道说“领导表达了两难的困境”,但经过一番取舍,由于节能减排是“死任务”,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不能因为供暖而耽误完成节能是减排任务”。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停了居民暖气,老百姓扛一扛就过去了,即便在小学里,由于“每个教室配备了电暖器,温度虽然不高,但是也冻不坏孩子们”,换来的是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但如果节能减排任务一旦完不成,直接影响的却可能是相关领导的前程。
根据相关信息,各地对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都相当严格的要求,比如在河南郑州实行过的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中就
规定: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不但要通报批评,还要取消当地政府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当年一切评先、评优资格,取消已经获得的综合性以及与节能减排工作有关的荣誉称号,对限期整改仍不到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节能减排成果已经切切实实与地方官员的成绩挂上了钩。
客观说,把节能减排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确实能够大大推进官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但不断发生的“减排限电”及林州的“减排停暖”事件又暴露出制度上的缺陷,在没有把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没有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即便节能减排这出利国利民的好戏,也很容易被唱歪。在林州“减排停暖”事件中,寒冬停暖既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而电暖器、小锅炉的替代使用又抵消了停止集中供暖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是里外都不合适,但只为了满足上级纸面上的要求,地方官员仍不顾两难,断然为之,可见,由政府良到官员善治之间还有多大距离。
事实上,在“减排停暖”事件中,官员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减排政绩与民生之间的“两难”,而是一种三重博弈。在官员的政绩中,除了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GDP增长,而且二者往往是互相矛盾的,要实现节能减排,必然影响到GDP增长,这就导致一种结果:一年之中,地方官员往往是先大力推进GDP,而忽略节能减排任务,等年底必须面对节能减排“死任务”之时,再或限电或限暖从民生上想办法。到头来,满足的是政绩,受损的是百姓利益,从这个角度讲,要把节能减排推行成善政,完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是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