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治堵,关键还得看“最后一公里”

(2010-10-30 09:39:24)
标签:

交通运输

限行

尾号

进城费

北京地铁

杂谈


十一前,北京市交通连续出现了几次大拥堵,拥堵蔓延至进出京高速……在通过“奥运交通考”两年后,北京交通态势又面临恶化,大面积、长时间堵车再次成为京城常态。
面对令人无奈的交通状况,几乎每次打车出行的时候,为了消磨计划外也是意料中的拥堵时间,我喜欢和出租车司机们探讨北京的交通问题,但讨论过种种方案后,发现结果总是难如人愿,有长效者难以立竿见影,立竿见影者难有长效,面对北京的交通,无数各类专家乃至国务院参事似乎都束手无策,我辈小民,大多只能是徒然一声叹息而已。
解决交通问题,一般来说,出租车司机们最直截了当的提议是加大尾号限行力度,最后是采取单双号限行。这当然有其私心所在的一面,如果限行力度加大,路面上行驶车辆少了,打车的人却成倍数增加,的哥们的收入当然也是直线上升,据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于单双号限行,出租车司机个个赚了个盆满钵满,月进万元者大有人在。
事实上,尾号限行是应该收紧,还是取消?从尾号限行第一天实行起,争议就一直存在。客观看来,虽然这措施影响到有车族的部分权益,但却是维系脆弱交通的重要保证,现在在尾号限行的情况下北京交通尚如此拥堵,如果把限行取消,后果如何不难想象。但如果索性把尾号限行固定下来,使其长期化、常态化呢?这也不妥,抛开是否侵犯有车族的合法权益不谈,如果预期到尾号限行是一个常态措施,很可能下决心购买第二辆车的家庭会数量大增,结果将是,车辆的增加大大抵消了限行的成果。
那么加大通过经济手段限制车辆的力度呢?比如像上海那样,对私车牌照进行拍卖,或者像伦敦那样对机动车收取进城费。这类以经济手段限制车辆的方法实行起来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不是没有没有问题。私车牌照需要参加拍卖才能获得,实际上影响的是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拥有汽车的权利,而且还促使大量外地牌照流入本地使用,抵消了拍卖成果。另据调查,在伦敦收取机动车进城费以后,一些原本已不开车进城的人却又开始开车进城了。以前,人们由于公德心或社会责任感而主动不开车进城,但在收取进城费以后,人们认为已经向社会付出了代价,对开车进城添堵反而变得心安理得......可见治理交通拥堵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近几年,中国不少城市都在提倡“每周少开一天车”,号召市民主动减少驾车出行,但在一些强制政策之下,人们的主动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像伦敦那样被部分抵消。在实行尾号限行以前,北京的周末交通并不拥堵,但现在连周末也可开始拥堵,有专家就认为这是因为人们的报复性出行所致。
虽说凡事多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但我以为,对于治理交通拥堵来说,唯一有利而无弊的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这一点在国内也早有共识,各大城市都在积极修路,地铁工程也纷纷上马,这些都令市民们欣喜,唯一的遗憾是很多建设工期都很长,群众期待的时间太久。
作为一名非驾车族,如果让我对公共交通问题有所建言,有三个建议或许能有立竿见影之效,并且不需要大兴土木,其一,增加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尽量消除盲点,很多人驾车或打车乃至黑车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一小段没有公交的路线--或许仅仅一公里,往往解决了最后这一公里就解决了交通大问题;其二,完善公交系统的无缝衔接,使换车更方便;其三,解决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问题。换乘太累,太费时间,是影响很多市民选择公交、搭乘地铁的重要细节,这也是中国很多城市地铁的通病。以前北京地铁在入口处没有电梯,上下需要走很长的台阶,令许多乘客望而生畏,装了滚梯后,乘客立刻增加很多。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人们在选择驾车还是公交出行时,除了面子与成本之外,大多取决于快捷、舒适两个因素,如果搭乘公交能够比驾车快捷,而且有相差不很大的舒适度,谁还会选择驾车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