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制度仍有可为
(2010-10-21 09:30:10)
标签:
信访制度老百姓赞扬广州市政府解决杂谈 |
“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活动”10月18日举行。在广州市委书记市长坐阵的主会场,17日晚已有20多位市民通宵排队,大多还背着水和干粮,用报纸、纸盒打地铺。“捱一个晚上没关系,最紧要能见到大领导、解决问题。”这些连夜候场信访的市民准备反映的是房产证“难产”、社保、劳动纠纷、拆迁补偿等问题……
市委书记、市领导亲自主持接访,以至导致群众通宵排队,形成“上访洪峰”,这既反映了广州市政府在疏解民怨、释放民意等亲民举措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暴露出老百姓对政府“一把手”的过分追捧。据报道,在接访活动中,各部门接访的冷热不均现象很明显,在市委书记、市长的接访点前人们排成长队,但其他一些摊位却显得门庭冷落,访者寥寥。广州接访活动这一特点反映的其实正是全中国信访工作的一个缩影,上访群众普遍相信权力越大的部门或者官员越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于是乎,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上访者迷信权力当然不对,但这又不能全怪上访者。一把手接访能引来人山人海,恰恰说明,在政府日常运作中存在接访渠道不畅、接访机制不健全、接访功能乏力等问题,否则,如果在平日的正常上访过程中能在基层信访部门把问题都解决了,何来18日的“高峰”?而且,一把手接访确实也真能解决问题,据报道,这次接访中,很多问题都是上午投诉,下午马上得到解决。
尽管“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这类一把手接访活动一时并不能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上访的老大难问题,但人们至少从其中可以得到一点重要启示:作为一种中国式人权救济机制,人民信访制度依旧大有可为。近几年,由于上访活动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对信访制度的质疑逐渐增多,有人认为上访者多为偏执狂,有人以为地方政府的拦访、截访耗费了大量国家资金,有人认为上访活动破坏和谐稳定局面......甚至有提议要废除信访制度。但从这次广州接访活动中群众的热情参与、领导对信访的重视以及解决问题的高效来看,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信访制度仍具有积极的政治、法律和社会作用,只要政府真正重视,信访制度仍大有可为,决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信访制度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而否定整个信访制度,毕竟,在司法制度尚不健全的今天,信访是老百姓除了法律途径之外维权的最重要出口。
尽管广州的领导公开接访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信访制度中的诸多痼疾,但至少在总量上确实是为老百姓增加了福利,减少了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值得赞扬。如果这种一把手接访能够从此成为制度,则值得大力赞扬。近几年来,广州的领导公开接访活动一共搞了两次,上一次远在两年前,而且这两次一次是隔了40天要开奥运会,一次是隔了20天要开亚运会,如果这类活动不是两年逢盛事行一次,而是固定到每季度、甚至每年月一次,老百姓就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