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复制可以成功”

(2010-07-13 18:42:38)
标签:

山寨

网络文学

it

唐骏

杂谈

 

互联网虽然开启了民智,但很多时候它也参与促成弱智的养成


据网易报道,7月12日下午,网络小说作家王辉(笔名无罪)创作的网络玄幻小说《罗浮》在发表四个月后,在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出现了同名山寨版。王辉称此举属不正当竞争,将起诉起点中文网。
“无罪”曾是起点中文网上的写手,截至2009年底已经写了五本网络小说,总计800万字,据说成名后的近两年平均每年从起点获得收入分成30万元。一个原来的籍籍无名之辈通过起点中文网出名致富,按说应该常怀感激之心才对,但为什么要把老东家诉上法庭呢?原来,去年年底,王辉“转会”到了起点的竞争对手纵横中文网(完美时空旗下)发布新作《罗浮》,《罗浮》发布没多久,就成为纵横中文网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点击率达2000万。但王辉同时也发现,自从转会以后老东家起点不但删除了他之前的五部作品并屏蔽了搜索引擎收录的链接,而且还推出了一本也叫《罗浮》的网络小说,起点中文网还在百度购买了关键词广告,网友搜索“罗浮”第一条便是“看罗浮到起点中文网”的广告……
由于起点网目前尚未就山寨事件进行正面回复,外人对此事到底谁是谁非还难以做出判断,但有个事实有目共睹:此事与中国网络文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密切相关,“无罪”起诉起点只是一个表征,其实质是盛大文学阵营与完美文学阵营间的一次对抗。从王辉起诉的罪名即能看出:“不正当竞争”这个词一般都是用在商业机构之间。
事实上,在经过近几年疾风暴雨般的几轮收购之后,盛大已经独占了8成以上的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同样财大气粗的完美时空不甘人后,前段时间也杀进来,创办纵横中文网,并投巨资以扶持,开出更优厚条件吸引网络文学作者加盟,在网络文学市场对盛大旗下网站形成某种制衡。
如果不考虑《罗浮》事件背后的企业竞争因素,我第一个想起来的是近日因“唐骏学历门”事件而流行的一个段子: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国企业,我的复制可以成功;某抄袭作家,我可以成功的复制。这段子从唐骏事件跳出,很形象地隐喻了中国是个山寨大国的现实,山寨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带有“自得”色彩的流行,从企业到企业家到产品到个人,无人以山寨为羞,反而利用种种机会或漏洞去达至市场上的成功……据说,乔布斯的IPAD推出以后,分秒之间,中国就有个叫Iped的山寨产品上市,并迅速远销日本。
在很多时候,由于复制仅仅止于模仿,“我的复制可以成功”这句话确实是成立的,而且也无伤大雅,但对于象学术、文学这样的文化创意领域来说,复制有时候却像病毒,会破坏整个领域发展的根基,尤其在学术领域,复制他人作品内容无异于偷盗,正因为如此,最近的汪晖、朱学勤涉嫌剽窃事件才会引起社会那么强烈的关注。
在《罗浮》事件中,起点被指责的仅仅是山寨了一个作品名字,这与当年的“金庸巨”著、“古龙名”作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就是钻个空子而已,而此案的实际意义则在于王辉的维权行为有可能在网络文学界引起连锁效应。近几年,网络文学已经由网友义务创作、免费共享向收费、赢利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文学里一贯存在的大量抄袭、模仿不应再被默许,希望有更多的原创作者能去去追究那些网络抄袭获利者的责任。我期待更多这样的官司,否则,人家苦思冥想字字血泪,你轻轻松松一年写个上千万字,凭什么?
不管《罗浮》事件是无罪和起点的官司,还是网络作者和文学网站的纠纷,对于网络文学作者及消费者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坏事,与一家独大相比,人们更愿意看到双雄争霸,当然,如果能重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则更好。反正在垄断局面下,一般的作者是打不起胆子来状告东家的,那样的话,他即便赢了官司,也断了后路。
最后想说的一点感想是,互联网虽然开启了民智,但很多时候它也参与促成弱智的养成,比如,人们习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结果,但所有的搜索引擎推荐的结果经常都是一样的,这其实限制了人们的思维与判断,如果哪一天搜索引擎推荐个错的、山寨的、付费的,估计多数人也会引为真理;再比如,人们习惯通过网络编辑的推荐来筛选文章作品,如果哪天网编推荐个垃圾,依旧有无数点击率,有无数人甘之如饴……当然,后面这例子不止是互联网的问题,而是整个娱乐至上时代的集体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