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扫黄打非的三大误区
(2009-12-12 08:54:53)
标签:
互联网电信iptvbt下载广电总局中国it |
下半年以来,有关部门针对互联网的扫黄打非行动力度越来越大,先有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200多款网络游戏进行了专项审查,对违法违规网络游戏及企业予以查处,连大名鼎鼎的网游《魔兽世界》也牵涉其中;然后央视也频频出击,曝光了色情泛滥的手机网站,揭露了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的涉黄领域;继而,近几天央视的上级主管部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发起了对互联网视听服务的清理整顿,包括BT中国联盟在内的多家知名网站因手续不全而被关停。
网络暴力、色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隐患,色情网站从事的更是赤裸裸的违法义务,必须予以严厉打击。而广电总局对不符合规则的互联网视听服务进行清理整顿也是其份内职责,如果措施得到,将有利于中国互联网事业的整体发展。有关部门与媒体的这一系列扫黄打非动作,从想要达到的目的来看,无疑是得到公众广泛认可的。但是,好的目标未必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由于互联网平台的特殊性,这场网上扫黄打非运动很容易陷入三个误区。
其一,媒体在揭露揭发网络色情的同时应避免变相传播的现象发生,即谨防诲淫诲盗。网络扫黄与现实中扫黄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特定的地理区域。在现实中,媒体曝光某地的色情线索,只要不是特别过度的渲染,一般很难对普通群众产生实质性地负面影响。但在网上,得到色情资源的成本不过是鼠标点击一下而已,媒体过度曝光哪个网站黄色内容多、哪个搜索引擎容易搜到黄色资源,这很可能在实际上已经起到了点拨效果,使原来并不知道情况的网民或好奇、或有意的找到色情内容,造成危害。前段时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一女童通过某关键词链接到色情网站,这个关键词“瞬间”(节目播完几小时内)成为网络搜索热词,导致更多的人被色情内容所污染。
其二:应避免新型网站成为部门斗争的牺牲品。在近几轮的互联网打非运动中,被整治的网站大部分都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业务,比如网游、手机网站、IPTV相关业务、视频网站等。在整治过程中,这些网站有时候是确有违规之处,但另外一些时候,却主要是因为各部门争夺管辖权与利益而沦为牺牲品,前段时间文化部与新闻出版总署因网游《魔兽世界》产生的纠纷即是一例,其它比如手机网站、IPTV业务、视频网站等,都面临着工信部、广电总局之类的多个主管部门,必须避免有关部门以打非名意行“揍孩子出气”或“揍孩子宣示父权”之实。
其三:应避免打非行动过火以至伤害到中国互联网业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是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但综观所有行业,真正走在国际前沿的,非互联网业莫属,论其原因,除了后发优势之外,国人在互联网领域表现出的强大创造力当列其中,政府对互联网业的宽容、鼓励态度也是重要因素,这才有了网游、手机网站、BT下载网站的迅猛发展。如果一到有关部门整治违规,即予以关停严打,这不但不利于互联网业发展,更有损群众利益。
比如,BT下载因资源众多、速度快等特点,早已是公众获取网络资源最常见的途径之一。但最近广电总局却因没有《视听节目许可证》而关停了BTChina、VeryCD等影响力极大的本土草根网站,这改变了上述网站的命运以及网络格局不说,还影响到网民的上网实际利益,实在应三思而后行。不可否认,这些网站确实有存在盗版资源的情况,但这一现象,也是在有关部门的宽容与互联网的共享特性下滋生而来,有关部门既然能够在最初宽容这些网站的存在,就不应该等它们发展壮大以后再悍然关停,纵然有些违规之处,也应该多给些整改机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