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驻外办”早该裁了

(2009-01-23 08:56:42)
标签:

各地方

公款接待

职能

计划经济

党政官员

北京

杂谈

 

 


山东潍坊市21日决定,将驻北京、上海、深圳等 11 家办事处全部撤销。这意味着,存在 20多年的驻外办事处在潍坊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对这次全国首创之举,潍坊市人事局副局长张廷贵的说法是:“这些驻外办事处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职能现已大为弱化,一些办事处甚至名存实亡、资不抵债,完全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各地方政府的“驻外办”早该撤了,潍坊市开了个好头。
说起各地方的驻外办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有据可靠的第一家驻外办创于1949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在北京设立的,其后各级驻外办迭次繁荣,从省到市直到县都在北京以及全国各重要城市设立了大量办事处。据媒体调查,到2002年为止,单单在北京就有市级以上办事处就有426家。其余县级政府以及各类国企的驻外办事处则高达数千家。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驻外办的职能,最初是为了获取石油、煤炭、紧俏产品等资源,另外还肩负一些类似于古代各地会馆的职能,为家乡人员到当地出差提供必要的接待与帮助。
但随着驻外办的繁荣,其职能也开始异化,以至于衍生出许多问题,其中不但包括管理与监管的问题,严重者甚至与腐败有涉。许多“驻外办”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搞公款接待的“大本营”,成了个别腐败的地方党政官员寻找政治靠山的桥头堡,成了地方“跑部钱进”、公关行贿的急先锋,早已丧失了存在的合理基础。
当然,涉及腐败的“驻外办”可能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但即便“驻外办”们坚守本分,其存在依旧值得质疑。因为在市场经济时代,石油、煤炭等资源已走向市场,基本不再需要办事处“公关”,而服务业已高度发达,宾馆酒店遍地都是,与之相比,办事处如专用于接待,则成本过于高昂。但就是这些功能已弱化乃至异化的办事处,却在耗费着大量的财政资源,占用着政府编制。仅从精简机构的角度讲,过滥的驻外办也早该裁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潍坊的举措得到推广,尽管各地官方的驻外办被裁撤了,但其财产人员却并不一定必须打道回府。事实上,经过多年的经营,各地驻外办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含金量,这不但指已大幅升值的地皮、物业等,还包括其品牌,比如,在北京,很多地方办事处的餐厅就以地道正宗的地方风味名声远扬,对于家乡人来说,各地方办事处兼营的旅社也更有“家”的感觉,这些有形无形的资产一旦盘活,将成为一笔相当客观的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