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区不需要没有爱心的记者

(2008-05-22 09:25:55)
标签:

旅游新报

破底

底线

伤者

灾难

汶川

杂谈

分类: “全本”乱评

但是,冷静并不意味着冷酷!记者在职业身份之前,首先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除了负有着媒体的责任,还负有做人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试想,一个冷酷的人,怎么可能写出打动读者的报道?对于灾区记者来说,他可能由于是孤悬前方,孤军奋战,因而不得不事急从权,打破一些常规,突破个别禁令,但有些底线是绝对不能突破的,那就是爱的底线,人的底线。一个不要破底线的记者,他可能会因此而拿到一些职业上的荣耀,但失去的,却是做人的荣誉。

 

 

由于5月19日的一期问题报道,5月20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对《旅游新报》做出了停刊整顿的行政处罚,随后,《旅游新报》的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决定免去该报社社长职务,撤销该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职务,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予以除名。
是何报道引起《旅游新报》主管单位的雷霆之怒,并以如此雷厉风行的速度进行了查处?原来,在举国哀悼的5月19日,《旅游新报》推出了一期所谓“汶川抗震特刊”,在该特刊中,《旅游新报》以半裸女郎为模特,在废墟中拍摄“抗震写真”,这种借国难行炒作之实的行径,不但“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亵渎了神圣的民族尊严,伤害了崇高的民族情感”,更引起当地市民的极大愤慨。《旅游新报》被重处,负责人被撤职,实在是一点都不冤枉。
《旅游新报》的被查处,使人们再次关注到灾难新闻报道中的新闻道德问题。事实上,虽然在《旅游新报》上发生的事情比较极端,绝对不足以代表新闻媒体的主流;虽然这次抗震过程中涌现了数不清的优秀媒体与记者与可歌可泣的新闻故事,但我们却不能因此无视那些在抗震报道中发生的少数不和谐现象。比如,某电视台记者在奔赴前线没多久,即私自躲回宾馆休息;比如,一些记者不顾伤者安危,人家刚被救出来还没几秒,就扑上去问东问西;比如,不顾伤者及罹难者家属的感受,强迫对方回忆苦难场景;又比如,在举国哀悼的三分钟里,一些记者面无表情,身着红衣,在默哀的人群中穿来走去......
与一般的救援者和受难者不同,执行灾难报道任务的记者具有记录灾难并将其传播给世人的特殊任务。这任务可使世人知晓灾区的苦难与需求,可调动人心,可鼓舞士气,有助于整个救援活动,从社会意义上讲,其份量不比搜救人命来得轻。而由于报道任务的特性,又要求现场记者比一般群众更冷静、沉着,不至于因为现场的气氛而忘记本职工作,迷失自己。
但是,冷静并不意味着冷酷!记者在职业身份之前,首先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除了负有着媒体的责任,还负有做人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试想,一个冷酷的人,怎么可能写出打动读者的报道?对于灾区记者来说,他可能由于是孤悬前方,孤军奋战,因而不得不事急从权,打破一些常规,突破个别禁令,但有些底线是绝对不能突破的,那就是爱的底线,人的底线。一个不要破底线的记者,他可能会因此而拿到一些职业上的荣耀,但失去的,却是做人的荣誉。
汶川地震可谓旷世大灾,但因为有了爱,才使人们鼓起直面灾难的勇气,因为有爱,战士们才不知疲倦地不停挖掘,医生才不眠不休的抢救伤者,被掩埋者才能支撑数日,幸存者才能擦干眼泪,哀悼者才能慷慨解囊......灾区不需要冷酷无爱的人,即使他是记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