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极地海洋公园 |
分类: “全本”乱评 |
按中国的逻辑讲,如果哪个私人资本明知道亏本风险极大还要干一件事,那多半是另有猫腻,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看有投资商,人家称投资极地海洋公园叫“拿地”,除了海物之外,“还做了50个单位的独幢别墅,是按企业会所而设计功能需求的,每幢800平方米左右”...... |
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发现其实整个工程是由大连海昌集团投资建造和管理,从这个事实来说,30亿资金属于外来投资而非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与武汉市的纳税人已经撇开关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在当今的中国,极地海洋公园的兴建已经蔚然成风,单是在近两年兴建或者在建的,就有武汉极地海洋公园、杭州极地海洋公园、重庆极地海洋公园、合肥极地海洋公园、成都极地海洋公园(该城要建两个)等等,投资动辄十几亿、几十亿。商人无利不起早,敢于下这么大本钱,自然对回收有几分把握,纳税人大可不必操这个心。但对于各地政府以及提供资金的银行来说,却需多留个心眼儿。
首先是节能问题。武汉号称火炉,在“火炉”里建造一个“极地特区”,对于能源的耗费自不必多说,想来比前段时间饱受群众诟病的三伏天办冰雕展耗费的能源只多不少,而且长期。当地建“极地特区”营造了人造小气候,但与中国节能减排的大气候大大不符,中国毕竟不是美国,人家有条件在拉斯维加斯沙漠里搞人造瀑布,咱哪有这条件?其次是占地问题,看武汉的极地海洋公园“占地500亩,水域面积600余亩”,且“紧邻武汉中心城区”。与之比较,一个十八洞的标准高尔夫球场占地也就1000亩左右,而且后者多在市郊,其用地审批早被国家暂停。
对于没机会目睹大海的市民来说,能去一次极地海洋公园确实是不错的享受,有实力、有条件、有资源优势的城市建设一个海洋公园也无可厚非,“钱途”也可说光明。但看到别人挣钱就一窝蜂地兴建极地海洋公园却无疑路入歧途。香港的海洋公园确实是盈利大户,但其覆盖的客源是整个中国以及东南亚;再比如迪斯尼乐园,其选址也极其严格。如果我们随便哪个城市都建一个极地海洋公园,盈利将来肯定会成问题,你总不能就指望本市居民来回多参观几趟吧?就说咱首都北京,不也只有海洋馆,没海洋公园吗?
方舟子先生在谈到最近大众关注比较多的华南虎问题时说,印度著名的孟加拉虎保护区干哈国家公园猎物丰富,一只虎所需的领域最小,但是一只雌虎也要占去大约10平方公里的地盘才能生存,一只雄虎则要占去30平方公里的地盘。野生东北雌虎可能需要400平方公里,一只雄虎可能需要1000平方公里。一只华南虎就算与印支虎相当,那么镇坪政府所划定的保护区范围也不过只能供两头华南虎生存。方舟子的意思是在镇坪的地盘上,不存在能养活华南虎种群的客观条件。那么,在我们周围,多少居民能养活一个海洋公园呢?恐不是不能计算出来。
对于商业经济,政府本不必干预太多,但在必要时刻,政府宏观调控之手该用力还得用力,高尔夫球场都限批了,同样占地耗费资源的海洋公园当然也可以严格审批一下,这不仅仅是为了节能减排或者保护用地的问题,从本质上讲,也是对投资商的保护,他投资几十亿的项目亏了本,就算没用当地的贷款,受损的也是双方利益。
最后要格外指出的一点,还是商人无利不起早,连咱这外行人都能分析出个问题一二三四,人家砸下几十亿真金白银的投资商难道都是傻子?非也非也,按中国的逻辑讲,如果哪个私人资本明知道亏本风险极大还要干一件事,那多半是另有猫腻,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看有投资商,人家称投资极地海洋公园叫“拿地”,除了海物之外,“还做了50个单位的独幢别墅,是按企业会所而设计功能需求的,每幢800平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