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秒88!
飞人刘翔在洛桑创造的新版110米栏世界记录彻底打下了在我心里横亘了两年的大石头。在此之前,我一直担心雅典奥运会后的刘翔会从其运动生涯的颠峰跌落。
实际上,在国际田径界一直刘翔有所怀疑,用张斌的话说是“他们仍然认为中国人短距离直道的能力不足以拿到奥运金牌,或者拿到奥运金牌是一个意外”。因此在过去的近两年的时间内,刘翔的飞行药检国内国外加起来有100次左右。这100次的飞行药检刘翔全是清白的,没有任何的问题。再加上今天的胜利,刘翔可谓是彻底向国际田径界证实了自己的实力。
但作为中国人,我们的担心却与老外们有所不同:我们很难怀疑刘翔成绩的真实性,但可能会担心,早早登上人生颠峰的刘翔是否能够把状态维持住,沿着一条健康的道路走下去。20岁的时候,刘翔就拿下了奥运会的冠军,22岁,刘翔又打破了世界记录,接下来还能有怎样的超越,他就像当年的克林顿,过早的达到了生命的颠峰,如果,他没有找到体育的实质意义,而仅仅是一个国家体育竞争的棋子的话,其未来可以想象。
在刘翔之前,盛极而衰的例子在中国体育界已是屡见不鲜:马家军的衰败,田亮的出局,再加上那位沦为搓澡工的女举全国冠军,这些事例都点中了中国体育界的死穴。在之前国内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之下,太多的运动员是懵懂甚至被动的开始了他们的体育生涯,很多人被举国体制的巨大推力推到了世界冠军的位置,然后他们可能(也终于敢于)说:我痛恨这个项目!再也不想训练了。理所当然,他们再也不可能回到冠军的位置与状态。中国优秀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之短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好在,在很多优势项目中,我们的后备力量极其充足---田径除外。
具体说,我担心刘翔是否真把田径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与至爱;我担心对刘翔的训练以及成功是否建立在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基础上,比如吃“中华鳖精”;我们担心刘翔是否能够经得住成功后那些显而易见的名利的诱惑。
12秒88的成绩以及刘翔2年来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击碎了我的担心,这几乎比这成绩本身更令人产生惊喜。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2004年7月到2006年7月,在辉煌与是是非非走过来的刘翔向我们证明:一种新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中国逐渐形成。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刘翔---还有姚明、丁俊晖等,似乎代表了中国体育的新希望,刘代表了新的训练方法与管理方法,丁代表了新的培养方法,姚则代表了新的运营方式与商业模式。与前辈运动员相比,他们更阳光,他们更职业,他们更国际化,他们更具有明星气质与商业头脑,他们甚至具有某种领袖气质。
关键的是,他们更自觉,对所从事的职业(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有一种似乎发自内心的酷爱与尊重。即使退役之后,这种职业给予他们的也是一种综合素养,不会是为体育饲养出的没有生存技能的单细胞动物。他们甚至可能成为企业家,甚至政治家。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与国际接轨,我的期望是,我们也有机会产生那样的奥运冠军:拿冠军之前,他可能是个厨师,也可能是个银行家,拿冠军之后,他依旧是个厨师,或者银行家......他之所以拿冠军与努力的训练,仅仅是由于对体育与运动的热爱。
当然,在世界任何国家,这种冠军都不可能成为竞赛的主流,但我期待未来的中国,只要有这种可能存在的空间就足够了。
前一篇:从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扯开去
后一篇:哪个城市的人最假正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