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照楼诗词稿》的三首题诗

(2017-06-07 16:55:44)

《双照楼诗词稿》的三首题诗

1942年,《双照楼诗词稿》刊行,多人有读后题诗,最著名的是陈寅恪和钱锺书。陈诗诗题《阜昌》,全诗如下

阜昌天子颇能诗,集选中州未肯遗。

阮瑀多才原不忝,褚渊迟死更堪悲。
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局收枰胜属谁。
世变无穷东海涸,冤禽公案总传疑

钱诗诗题《题某氏集》,全诗如下:

扫叶吞花足胜情,钜公难得此才清。
微嫌东野殊寒相,似觉南风有死声。
孟德月明忧有绝,元衡日出事还生。
莫将愁苦求诗好,高位从来谶易成。

陈诗和钱诗,文辉兄等人均有箋释,古典今事,考证周详。陈钱二诗虽处处用典,但经文辉兄箋释后,二诗已一目了然。陈钱二诗在友朋间流传有一相同经历,即原诗题均直书《题双照楼集》(钱诗直接题《双照楼诗词稿》扉页,可视为与陈诗同题)。二诗公开流传时,又不约而同改了诗题,改题思路也相同,即诗题表面远离“双照楼主”经历,而诗意切近。因对“双照楼主”流露同情与时论背离,陈钱均选择用古典寓今意,避开时论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我读旧诗极少,想当时读过《双照楼诗词稿》,题诗表达自己感慨的人,恐不止陈钱,如留意搜集,或可观察时论的变化。

最近读厦门地方文献时,偶见一册《两藏楼诗》(作者洪浩,1949年香港自印本),集内1943年诗中,也有一首《读双照楼诗》,全诗如下:

曾闻匕首诛秦政,披发撄冠作楚囚。

叔世科名羞向北,半生事业付东流。

石衔精卫难填海,月皎哀猿易感秋。

我读君诗还痛苦,不堪回首古神州。

洪浩并不知名,只是业余做诗,诗题直书《读双照楼诗》,并无陈钱那样的顾虑,诗意用“双照楼主”早年经历并一语双关化用“精卫填海”典故,寄寓对“双照楼主”悲剧的同情,可谓直截了当。

陈钱改诗题,内心还是惧于时论压力,可见对时论的敌人具一点同情之心,在何时都不容易。旧诗用典,过去总被视为短处,现在看来它何尝不是优点?今天防止网络过滤的基本手法,也不外曲笔,典故很可能是人胜电脑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天要公开表达陈钱那样的感想,非旧诗可能找不出第二种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