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当年文人往来书信的披露,人们得以知道这些文章当时完成的细部背景。2016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图录中有一封岑仲勉致卞孝萱的信(图录编号2088,此信网上易得),从中可看出岑仲勉和陈寅恪关系的一个侧面。原信不长,全文引述如下:
孝萱同志:
承示大著,持论甚稳。寅恪兄作品细针密缕,自是不易几及,然有时设想过曲,遂流于泥。拙对《连昌宫词》,无何研究,特述鄙见,以酬下问:
1、钱氏之说,似比墨庄进一步,批评时或当分开,不应等而视之。
2、陈引乐史之文,意是而言疏,引文后如加一句“当本自旧说,”便甚明白。
3、潭峻如能改五为六,那今皇字亦似应连类而改,又肃代德顺,恰五十年,亦参改,陈说显站不住。玄宗死后(宪、琮死在前)加入赠帝惔,可能凑足六数,但太勉强。究不如说不学无术者,以集名“长庆”,妄改为六,似较近。
4、陈意认“閗”才是正字,“枓”也是别字,且俞注应作“閗栱、枓栱”,今略去“閗”字,会遭到陈之反诘。(即是俞也不知“閗”为合)。
年谱承赐阅,怕无何补助,但也愿安承教也。此候撰祺。
岑仲勉
原作璧
由1958年8月17日《光明日报》刊出卞孝萱文章《与陈寅恪先生商榷“连昌宫词”笺证问题》时间推断,大体可以得知,此信写作时间当是1958年6月21日。当时卞孝萱在北京工作,他写完《与陈寅恪先生商榷“连昌宫词”笺证问题》后,曾寄远在广州的岑仲勉争求意见,岑信即是为此而复。但证之后来公开刊出的《与陈寅恪先生商榷“连昌宫词”笺证问题》,可以发现,岑的意见,卞文多数采纳,虽没有直接出现岑信原话,而是直接将原稿中岑指出过的问题删除了。卞文完成后能想到先寄岑争求意见,可以判断卞深知岑与陈在学术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