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坚守
(2022-05-18 09:30:13)抖音里经常有讲处世之学的——算起来是国学的精华所在,如何应对周边的一切人与物。
我一律是不看的。因为我透过看似精妙的哲学感觉出了其中的肮脏与不堪。
中国之所以与西方有着水火不融的差别,文化其实是最最重要的,你生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接受了什么样的知识体系熏陶,这种长成几乎决定了你一生,也成就了你一生。
你就成为一个现在的自我,顽固于既有的一切,不可轻易被剥夺和更易。
但,其中许多是糟粕,是枷锁,让你鼠目寸光、固步自封。整个的你就象是被土贴上黄裱纸给封印了一般,是万难解开来的。
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角度讲,就是一道黄裱纸式的封印。看似轻飘,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但又万般沉重,且要背负一生。
我不能说这中间没有好,这也是一种存在的模态,生活的方式,好了赖了都是它,都可以度过一生。
中国模态甚至创造了和创造着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也不能说没有着光明的未来。
但遗憾总还是有的。我就不相信,一种几千年的生产力发展状态和政经环境下创立出来的学说,或者总结出来的什么经验,是可以保持永远不变的。
还有,任何异域文明,都有其精髓所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想,这便是“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吧。
不只是叫在嘴上的?
不只是一边这样,一边又那样?
不只是,可以“以法制国”,却又再三强调“以德治国”?
更不只是,我们绝不信西方那一套、绝不走西方那条邪道。
文化的相互汲取与交流呢?欣赏与借鉴呢?
不提了。我们只爱护我们,传统和文化,我们保持自我的体系并发扬光大,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自信”,就像我们自信自己的中医中药一样。
治新冠,还得看“莲花清温”与“千金藤素”。
2022年5月18日星期三上午9时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