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人的世界我们不懂

(2021-12-01 08:05:25)

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10名获奖者美国占7人,其中仅有2人在美国出生。

就这一条随便议论几句:

你要是说诺贝尔奖没有“西方情结”,没有“民主自由至上”原则,没有“大国崇拜”理论,“白人优先”法则,我真是不信的。

当然,诚然,美国因为它的“美国伟大、美国优先”的霸权主义、资本本质,确实实践了“理论至上、科技创新、金融独占、军事支撑”的全球引领优势,但要你说所有的自然科学奖项,几乎都能收归美国人的口袋,这个,还真不好说。

如果,诺贝尔奖更广泛一些,更独立自由一些,更包容一些,甚至更严谨一些,也就更理性客观一些了。

换一种假设,如果诺奖是由俄罗斯人创制,并评选颁布的,那么美国就不一定有这样“凸现”优势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无聊的假设。

这个其实也是很正常的,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这是有目共睹的,谁还不得多多少少仰仗着美国人的鼻息生活,更何况,至少在科技创新这一块,美国也确实人才辈出,一浪追逐一浪,就跟中国的乒乓球事业那么具有创造力、厚积薄发力,有这样的良性环境和土壤呢?换句话说,如果中国人在乒乓事业上如果有什么传统的经验和心得的话,美国人在科技创造方面同样如此。

今年美国自然科学奖项7人中,仅有2人本土出生,这是不是“桔生淮北、它山之石”的变异功能呢?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彰显出来美国的造变能力。而世界也确实需要这样的一个“美国”,如果不是“美国”,就必须有这样的一个替代国,因为世界是永远需要有科技创新力的,人类永远需要这种不可遏制的推动力。

一直有人批评“崇美论”,他不知道,批评者大都是真正的爱国者,只是用了另一种“比较心理”,“恨铁不成钢”式的。想让中国也能一夜间蜕变成为一种“理论至上、科技创新”那样的理想国度。我想,没有一个身为黄皮肤的中国人,却一心想着“灭我中华”的吧?否则你不是低贱了这些同文同种人,而是低贱了自己。

诺奖屡屡被美国人独占,甚至包揽,一年又一年,年复一年,有偶然性,也有一种必然性,这都是由这种体制和文化所构成的,所谓的“白人的世界我们不懂”,相对比之下,中国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但在诺奖这一块,与自己的体量是不成比例的。

不懂就不懂吧,努力潜心做好自己,完善完美,尽善尽美。接下来从先有一个,先有一块突破开始吧,只要做出来,拿出来了,谅他们不服都不行。像那谁说的: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2021121日星期三上午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结论之结论
后一篇:中年失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