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兵的角度
(2021-10-15 21:15:06)一部很古老的电视连续剧《温州一家》里有这样一段:
在法国打工的女主的中国籍男友为了得到居留卡也选择从法国参加外籍军团去伊拉克战斗,回来后整个人都性情大变,沉默酗酒,暴躁易怒,不能类等于常人。医生说这是得了“战争后遗症”。
“上了战场,见了战争,死了人,流过血,战争的恐惧焦躁和绝望的情绪很容易失控”,大夫说,“这病如果犯了,严重时要进精神病医院。”
说到此,我离开电视剧借一步说话:
战争中,受伤最直接也最深的,就是战斗在一线的士兵们,正是他们天天在处在流血牺牲的环境当中,他们是受伤最深的人。
有没有一种人,有没有一部电视剧,站在一个战士的角度,讲讲战争给一个普通人带来的这种不能磨灭,永不能根除的伤害呢?我经常看到外国影视作品中表现这类的题材,也看到一些报道说美国的越战老兵回国后怎么怎么的,伊战老兵回国后又怎么怎么的,还有前苏联,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士兵回去后也是大批大批精神受到刺激需要接受治疗的,但这类的东西,从来没有从我们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什么影视大作中有所呈现。
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个个都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者,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无论他来自哪里,只要上了战场,个个都是勇敢杀敌、保家卫国的超人。
必须首先声明,如果不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战争永远不是我们的选项内容。战争如果无可奈何地强加在我们身上,我们不必自豪,我们的唯一目的和终极使命便是,如何尽快的结束掉战争。有时候甚至都想,没有什么权力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得。和流血相比,任何权力都值得放弃,或者这样说:我们至少不值得为权力再去流那怕一滴血。
当然,这永远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如果把“权力”两字改换成“国家”,流血可否呢?
最近热议的朝鲜战争,又有各种论调出来了,我想在这里说一句的是:战争不是战士们自己选择来的,是战争要求战士们拿起武器,义无反顾。无论如何,我们为每一个走向战争的中国士兵们自豪和致敬。他去过,燃烧过,再无过多的指责和奢求。
如果离开普通一兵的视角,那些铁血将军们也许是另外一种心情。当然,也有些有良知的将军们,在战争过后怕去再回首战争。我记得刘伯承元帅从来不看战争题材的影视,也不愿意提起自己指挥过的战争。个中原因你仔细琢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