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学

(2021-06-29 17:55:28)

在小城上的小学。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从来只有学生,没有家长。一个家长都没有,看不到家长,任何地方都看不到有家长。以致于我从来都不认识同学中的任何一名家长,姓字名谁,长什么模样。

同学当然也不认得我的家长。

而且,老师从来不会请家长。可能当时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是老师和学生的事情,不会是老师跟家长的事情,或者家长跟孩子的事情。

当然,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但是当时就是那个情形。那时候家长们都很忙,家里人口多,为一日三餐,几件衣衫整日奔忙,能送孩子进学校都用尽洪荒之力了,再无其它余力应付。

我的父亲是最关心我们学习的,也只能是,放学以后的事情了。放学以后,还能有精力抓抓孩子的学习,这一般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像是普通工人、干部,是从来不会过问孩子一个字的学校的事情,更不会强迫着他们做什么家庭作业,学习本来就是学校的事情。

我们当时很提倡半工半读。有许多田间实践课,还得抽出来大量时间下基层,去社会这个大学堂里参加学习。

那时候书很少,作业很少,书包很轻。老师基本不留家庭作业,回家就是做家务,玩。

说,我们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每天的基本任务就是接送孩子……

今天偶然路过兰州某小学门口:马路两旁挤满了白发苍苍人,当然也有年轻一点的父母亲们。正碰见小学生们大门口整队,每个班一组,有整队的队长,有班主任老师,还有全付武装的警察。我刻意停下来,站在旁边看:他们一队一队离开校门,走了二十多米远,然后再次踏步喊口号,最后队长一声”解散”,瞬间孩子们奔向各自的老人们。

老人们自然接过孩子们的书包,然后领着他们散去。许多小区就在离队几步路的地方,说起来不远,甚至马路都不用过。

想起来我小时候放学,也排队,走出校门不远,又分成三队,分别向南,向北,向东,一路又说又笑,不知不觉就到家了……

我们是不是成熟的特别早的一代人呢?比起我们的父母辈来,我们又弱智了不知道多少倍。

 

 

2021629日星期二下午5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解放和沦丧
后一篇:东方个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