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故事多
(2021-06-21 18:08:23)目前全球已知《永乐大典》共有400多册及部分零册存世,与全本11095册相比,现存不到4%。这些零册收藏在8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中国241册、日本60册、美国53册、英国51册、德国5册、越南4册、爱尔兰3册。
《永乐大典》的贡献在于,它使许多失传的古籍得以留存。曾纳天下七八千种图书,22877卷、3.7亿字。
修《永乐大典》的意义在于,它收录了古书,但同时并没有销毁古书,这是朱棣他们的伟大贡献。
相对比,《四库全书》也收录了许多古书,并使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书得以保全。但,你问,你说,《四库全书》修成之日,是多少不入乾隆法眼的古书消亡之时,其损失岂是一书一字的损失,是中华民族文化万劫不复之毁亡,蛮清可恨、乾隆可耻。
还是回头说《永乐大典》。这部好书,一万多册,到今天留世却已经不足五百本了……而《四库全书》基本还是全的。两厢比对,除了遗憾,只能叹息。
说几个关于《永乐大典》被发现的故事:
1983年发现的一册颇具戏剧性。当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基在县文化馆墙上的挂历里看到《永乐大典》书影,发现与堂弟孙洪林家的古书很像,便写信向北京图书馆汇报。这一册“天头地脚”(书页上下空白部分)已被裁去,用来夹鞋样。农家妇女虽不识字,但从祖上因袭的敬字惜纸传统,使文字内容得以完整地保存,之后被国图收藏并修复。
2007年11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专家组赴各地督导并核查古籍善本,陈红彦当时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那年在上海核查时,遇到加拿大籍华人袁葰文将手中藏的一册大典带回了国内。国图与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了4次鉴定,认定是真本。
“每发现一册都是激动人心的事,像是天意,刚启动古籍普查就有了这么大的惊喜。”陈红彦回忆。此册为“模”字韵“湖”字册,一册三卷(卷 2272~2274),与国图原藏的两本“湖”字册(卷2270~2271、卷2275~2276)恰好前后相连。这一册2013年10月正式入藏国图,是目前入藏国图最晚的一册。、
2014年,在美国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发现一本《永乐大典》。这册大典是一位旅华的美国传教士的女儿于1968年捐赠的,但馆内无人认识中文,一直尘封在仓库里,直到聘请华人馆员杨立维后,才发现了这册大典。
2020年7月7日,两册《永乐大典》在巴黎一家拍卖行现身,拍出640万欧元净价,买主是一位中国藏家。
相信类似的故事以后还会有,一止一有,而是一有再有。
《永乐大典》的鉴定并不太难,因为每一本都是唯一的,有卷目编号,检索目录就可以知道。大典的装帧也有严格标准,使用特制的纸张,这些特征都比较容易判断。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现存世的《永乐大典》全部为明嘉靖年间重新抄录的副本。而永乐原本不知所终。有人说是被李自成给烧毁了。
嘉靖副本主要遭受了两次大劫难。一次是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占北京,一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说多了都是眼泪。
国家花大力气将能弄到手的全部进行了仿真影印,版式、行款、用料、装帧等全仿嘉靖副本,几可乱真。
这几年曾有人拿着“大典”希望捐赠给国图,开本大小都不对,一看就知道不是原件,估计也不是国家那种几可乱真的仿真本,只是寻常复本罢了。
世纪之交,我曾在兰州隍庙地摊发现过几册《永乐大典》……东西是真看见了,至于真假,大家就一笑了之吧。但是我确实后悔当时没买下来。
然后,又一个十几年过去了,洒家我又在兰州隍庙地摊上发现几本《永乐大典》,跟上回我见过的一样一样,这次我买下来了,没花几个钱。捐给国家肯定不行,留在屋里头,朋友来时“展示”一下,过把瘾。
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下午6时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