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舒序本的发现

(2012-04-21 20:34:09)
标签:

杂谈

今天周末,蜂和日历,上午,照例去金城古玩城前,见到一位从未见过的山西行商小梁,二十几岁模样,地上摆着一套从未见过的《红楼梦》手抄本。

只是远观,然后随便翻了翻首册。

古有“蓝半张”,今有“张一页”。就翻这一页,够了,足够了。

于是,问起价格。

他只是一句话:五万。

我不惊讶。说真话,能让我法眼看中的,这点钱我一点都不惊讶。

过路的人,也没得几个过来围观,蹲在他地摊上看的,只是问一付红木做底,黄杨木做面的“中国像棋”,书,也有人翻,只是翻翻罢了。

倒是一个开了铺子的过来出了价钱。

我一边倒是有时间准备,然后……

过程略。平遥梁姓小伙子说了,如果不是修房子娶媳妇,这书我是绝对不卖的。

别讲故事了,我不听故事,也不看人,我只看东西。正好媳妇在附近,钱就有着落了,接着就取到了,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吧,交易完成。

马末都说过,见着好东西,抓住就不要放手。正是这理儿,从我决定要,能要得起,我就让他把书收起来放在身子后了,不再让陌生人瞧。

晚上才有时间细观。此本特点:

第一,完全的手抄本,非一人手迹,字体整体说来漂亮工整,。

第二,计二十册。

第三,共四十回。

第四,每册长三十点五厘米,宽十九厘米。

第五,首册只缺序文首页,或者说,全书只缺了一页,其余全部完整。

第六,装帧精整,套封完整。

开篇题序:“人瞿然谓客曰……”,落款为:“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

其实,舒元炜序全文应该是:登高能赋,大都肖物为工;穷力追新,只是陈言务去。惜乎《红楼梦》之观止于八十回也。全册未窥,怅神龙之无尾;阙疑不少,隐斑豹之全身。然而以此始,以此终,知人尚论者,固当颠末之悉备;若夫观其文,观其窍,闲情偶适者,复何烂断之为嫌。矧乃篇篇鱼贯,幅幅蝉联。漫云用十而得五,业已有二于三分。从此合丰城之剑,完美无难;岂其探赤水之珠,虚无莫叩。爰夫谱华胄之兴衰,列名媛之动止,匠心独运,信手拈来,情□乎文,言立有体,风光居然细腻,波澜但欠老成,则是书之大略也。董园子偕弟澹游,方随计吏之暇,憩绍衣之堂。维时褥暑蒸,时雨霈。苔衣封壁,兼□□问字之宾;蠢简生春,搜箧得卧游之具。迹其锦心绣口,联篇则柳絮团空;洎乎谲波诡云,四座亦冠缨索绝。处处淳于炙輠,行行安石碎金。□□断香零粉,忽寻声而获爨下之桐;虽多玄□□□,□□□□□□□□□。筠圃主人瞿然谓客日:“客亦知升沉显晦之缘,离合悲欢之故,有如是书也夫?吾悟矣,二子其为我赞成之可矣。”于是摇毫掷简,口诵手批。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钞胥。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返故物于君家,璧已完乎赵舍。(君先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观其天室永丝萝之缔,宗功肃霜露之晨,乘朱轮者奚止十人,饵金貂者俨然七叶。庭前舞彩,膝下含怡。大母则宜仙宜佛,郎君乃如醉如痴。御潘岳之板舆,闲园暇日;承华歆之家法,密室朝仪。刘氏三姝,谢家群从。雅有荀香之癖,时移徐淑之书。林下风清,山中雪满。珠合于浦,星聚于堂。绛蜡筵前,分曹射覆;青绫帐里,索笑联吟。王茂宏之犊车,颇传悠谬;郑康成之家婢,绰有风华。耳目为之一新,富贵斯能不朽。至其指事类情,即物呈巧,皎皎灵台,空空妙伎。鎔金刻木,则曼衍鱼龙;范水模山,则触地邱壑。俨昌黎之记画,杂曼倩之答宾。善戏谑兮,姑谋乐也。代白丁兮入地,褫墨吏兮燃犀。欢娱席上,幻出清净道场;脂粉行中,参以风流裙屐。放屠刀而成佛,血溅夭桃;借冷眼以观时,风寒落叶。凡兹种种,吾欲云云,足以破闷怀,足以供清玩。主人曰:“自我失之,复自我得之。是书成而升沉显晦之必有缘,离合悲欢之必有故,吾滋悟矣。鹿鹿尘寰,茫茫大地。色空幻境,作者增好了之悲;哀乐中年,我亦堕辛酸之泪。昔曾聚于物之好,今仍得于力之强。然而黄垆回首,邈若山河(痛当廉使也);燕市题襟,雨分新旧。辨酸咸于味外,公等洵是妙人;感物理之无常,我亦曾经沧海。羊叔子岘首之嗟,于斯为盛;盖次公仰屋之叹,良不偶然。斗筲可饮千钟,且与醉花前之酒;黄粱熟于俄顷,姑乐游壶内之天。”客曰善。于是乎序。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

由上可见,我收藏的这本确实少了一页,即“登高能赋,大都肖物为工;穷力追新,只是陈言务去。惜乎《红楼梦》之观止于八十回也。全册未窥,怅神龙之无尾;阙疑不少,隐斑豹之全身。然而以此始,以此终,知人尚论者,固当颠末之悉备;若夫观其文,观其窍,闲情偶适者,复何烂断之为嫌。矧乃篇篇鱼贯,幅幅蝉联。漫云用十而得五,业已有二于三分。从此合丰城之剑,完美无难;岂其探赤水之珠,虚无莫叩。爰夫谱华胄之兴衰,列名媛之动止,匠心独运,信手拈来,情□乎文,言立有体,风光居然细腻,波澜但欠老成,则是书之大略也。董园子偕弟澹游,方随计吏之暇,憩绍衣之堂。维时褥暑蒸,时雨霈。苔衣封壁,兼□□问字之宾;蠢简生春,搜箧得卧游之具。迹其锦心绣口,联篇则柳絮团空;洎乎谲波诡云,四座亦冠缨索绝。处处淳于炙輠,行行安石碎金。□□断香零粉,忽寻声而获爨下之桐;虽多玄□□□,□□□□□□□□□。筠圃主”这数百字。

正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四十回,夏金桂计用夺宠饵  王道士戏述疗妒羹。”

查资料称:红楼梦目前已经发现抄本、印本或刻本,计有程本(包括甲本、乙本、丙本)、戚序本(包括沪本、宁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郑藏本、舒序本、杨藏本(梦稿本)、王府本、列藏本、卞藏本等十二种。靖本例外,存疑。可以明确时代的本子是舒序本(郑藏本同)。

今天我收得此本既是“舒序本”之标准四十回抄本。

《红楼梦》舒序本的发现

《红楼梦》舒序本的发现

《红楼梦》舒序本的发现





资料又称:可以明确时代的本子是舒序本(郑藏本同)。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舒元炜序本,简称舒序本或舒本,卷首有舒元炜的序及其弟舒元炳题《沁园春》词。又因这个本子今归吴晓铃先生收藏,而且仅存四十回,故又名吴藏残本或吴本。舒元炜,杭州人,其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已酉”,亦名已酉本。此本原为八十回抄本,总目中原有八十回回目,后被人撕去三页,今存第一至第三十九回和第八十回回目。目录前及每回正文前均题《红楼梦》。后来散佚第四十一回以下部份。每五回一册,共八册。然从抄写者转手的情况看,其底本为每册四回。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独与郑本相同。从舒序得知,此本之原藏主为姚玉楝号筠圃者。他曾与当廉使(当保,先后担任河南按察使和直隶按察使--"廉使"为廉访使的简称)并录过八十卷,然遭故散失二十七卷;复借邻家之本,合付抄胥,因成新本。他虽然没有说抄配的到底是哪几回,但是,与它本对校,舒本确是一个拼凑本。其来源尚不止于两部份。它的前五回与庚辰本有相同底本。如第五回,各本:“自较别个不同。”庚、舒改“较”为“觉”。再如第二十七回,甲戌:“得了玉的宜似的。”府、戚:“得了玉的益似的。”列本:“得了玉的济是的。”梦本:“得了玉的便宜是的。”庚、舒:“得了玉的依似的。”舒序本跟己卯本也有相同底本。如第三十七回,庚、杨:“我宁可不要。”己、舒:“我能可不要。”府本、戚本自第十二回以后与己卯本有共同底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诗谜以下不缺。舒本此回结尾文字与府本、戚本相同。舒本与杨本、列本、梦本有相同底本。舒序本和庚辰本多有与甲戌本相同之文,但并不早于甲戌本。其总目与各回之分目不尽相同,是此本的特别之处。又有长短不等的增文,最令人疑惑,盖亦抄写者所为。它又几乎是一个白文本,自是晚期抄本无疑。

另,资料又称:舒元炜序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有“元炜”、“董园”印二方,为舒氏作序的原本。其新抄本之告成亦在此时,这是舒序中说得很清楚。舒序中还提到,舒本八十回付抄的时候,读者中已有一个一百二十回的全本在流传。虽然,舒氏兄弟等人未能见到这个全本,但序中说到“合丰城之剑,完美无难”,成全本很有把握。“全本”的存在,当不是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即程甲本问世的两年半以前,《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书已经在读者中流传。从这一点看来,《红楼梦》后四十回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舒本为我们作重新考虑提拱了一条线索。

资料解读舒序的落款:

舒序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

屠维作噩——纪年的干支己酉。乾隆年间的己酉年,就是乾隆五十四年。

且月——农历六月的别称。

上浣——上旬。

虎林——杭州的别称。

董园氏——即序言中“董园子”,亦即舒元炜自己的字“董园”。

金台——北京的别称。

舒序的落款告诉我们:此序写于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上旬,地点在北京。

“序并书”三字很重要,舒元炜说序言就是他自己书写的

资料又解:舒本是原抄本,刘世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二辑上,发表了《解破了〈红楼梦〉的一个谜——初谈舒本的重要价值》。刘先生写道:……更重要的,在序文末行下端,钤有舒元炜印章两方,印色赫然在目。据我仔细和反复观察,印泥的颜色和书中句读打圈所用的印泥的颜色一样,和全书的纸色、墨色也保持着一致,浑然一体,确为两百年前的旧迹,断非出于后人的伪造。由此可见,印章钤盖之时正是舒元炜序文书写之日。这不啻告诉我们,舒本乃乾隆年间(可以具体界定在乾隆五十四年)的旧物。也就是说,舒本是原抄本,而非过录本。

另外,舒元炜只是作序,当时的收藏者是玉栋。玉栋就是舒元炜序中的“筠圃主人”。《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三辑,载有周绍良先生的《雕红丛札》。周先生写道:玉栋(乾隆十年至嘉庆四年,1745——1799),字子隆,号筠圃,内务府正白旗汉军人,原襄平姚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著有《读易楼诗钞》。……筠圃藏书甚富,乾隆五十余年闻名京师。友好如余集(乾隆三年至道光三年(17381823),《梁园归棹录》有《姚筠圃读易楼》诗)、法式善、王芑孙对此记载尤详。……筠圃家居地安门外,什刹海东。……履历大致如下: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五年,任山东宁阳知县……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年,任山东淄川知县……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一年,任山东章邱知县……嘉庆元年至三年,任山东阳信知县。”

序文中“当廉使”或为陆耀。徐恭时先生撰写了《〈红楼梦〉版本有关人物资料札记》,该文第八节是《脂舒本的抄藏者玉栋》。徐先生写道:舒序中还提到一项重要材料,说这部《红楼梦》“君先与当廉使並录者,此八十卷也。”又引主人之言:“然而黄垆回首,邈若山河(痛当廉使也)”。这里所指的“並录”者的“廉使”是谁?原来就是玉栋的至友陆耀。按《墓志铭》(童注:王芑孙在玉栋卒后所作《山东阳信县知县玉君墓志铭》)中述及,“发山东,补宁阳,故陆公耀方为按察使,荐调单县”。另据《陆朗夫中丞事略》,记陆耀“由户部郎中出知登州府,调济南,再迁运河道按察使。”考“廉使”是廉访使的简称,也就是按察使的古称。从陆耀为玉栋作“荐举”,可知两人的交谊颇密。陆耀任按察使的时间是在乾隆四十至四十三年之际。陆耀卒于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六月二十三日。序中所引主人之言,说到“黄垆之痛”(典出于《世说新语·伤逝》),正好表达了玉栋想到“并录”(同抄)此书者的“廉使”已经死去,人亡书在,心中无限伤感。

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当廉使”或为当保,当保卒于乾隆五十年十月。“当廉使”或为陆耀,陆耀卒于乾隆五十年六月。无论“当廉使”是当保还是陆耀,“当廉使”皆卒于乾隆五十年。“当廉使”去世的时间,早于舒元炜为玉栋所藏《红楼梦》写序的时间,为我们探讨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时间提供了契机。我以为:舒序云“君先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就是说玉栋以前和“当廉使”一起抄录“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

“‘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不是现存的舒本,而是玉栋和“当廉使”一起抄录的完整的八十回本的《红楼梦》。

乾隆五十四年的舒本(共八十回),只保留了“‘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中的五十七回。

现存的舒本,只保留了乾隆五十四年的舒本(共八十回)的一半,即四十回,具体说来,保留了第一回至第四十回。

舒序云:“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钞胥。”

在现存的舒本的四十回里,哪些是当年玉栋保存的五十七回里的内容?哪些是玉栋的邻家的二十七回里的内容?

极简单的算术是:四十回大于二十七回。无论如何,在现存的舒本的四十回里,必定有当年玉栋保存的五十七回里的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夏薇博士,最近发表了《关于〈红楼梦〉舒元炜序本底本构成的新发现》。夏博士认为:在现存的舒本的四十回里,“第1回至第7回,第9回至第12回,第17回,第18回,第21回至第32回,第36回至第40回,共30回”,是当年玉栋保存的五十七回里的内容。

这三十回,占现存舒本的四分之三!

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探讨“君先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的抄录时间,这个时间,可以说是舒本大部分(共57回)的底本形成的下限时间。(因为过录本的上限时间就是底本的下限时间。)

“当廉使”或为当保。既然当保逝世于乾隆五十年十月。那么,玉栋和当保一起抄录“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的时间,其下限不能超过乾隆五十年十月。

“当廉使”或为陆耀。既然陆耀逝世于乾隆五十年六月。那么,玉栋和陆耀一起抄录“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的时间,其下限不能超过乾隆五十年六月。

因此,舒本的底本形成的时间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

……

不再探讨了,不再探讨了,真的非常非常精采。

今天当为收藏生涯中重要的一天,此本当是珍品收藏中重要的一款。谢天谢地谢人。

 

 

2012421星期六下午827

http://www.chinajilin.com.cn/epaper/content/2006-12/29/content_674052.htm

http://www.openow.net/details/e10410.html

http://hlm.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33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练慧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