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景喜剧的第二代
中国情景喜剧是以《我爱我家》为开山之作的,从那以后,这种机位也不动,三机同时拍,现场带笑声,室内几个景,有些像比小品大,比室内剧小的剧种,就在中国漫延开来。
情景剧如蒲公英般铺开,大电视台小电视台都在弄这种看似好弄的戏,甚至连只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简单文学常识的人们也敢于尝试了。这比当年千军万马奔文学的状态当然小多了,但却在一定范围内,起了一股不小的波。
这原因大约是情景剧的形式降低了进入影视的专业性门槛。平面媒体的弱化也在让文字进行新的表现方式寻找。可是,也许正是这种降低的形式,使得良莠不齐的作品登陆亮相,有以喜剧演员支撑便为喜剧的,有以贴靠生活、老丈母娘亲口说的话再现便成作品的,有我说你写就行的生活原状态的(不是原生态),有一伙人凑一起搞农民起哄(义)式的,有选文件主题词做旗帜的,有把“骑自行车扛炉筒子,你以为我是山炮啊”乡村俚语当喜剧妙药的,有以热而再闹之造喜的,有以亲情剧为喜剧的。缺乏思考的现象相当严重。剧本无骨骼,无血液,人物不说人话,虚肉胖子成堆,虚伪情感充斥。情景剧似乎出现《我爱我家》一座山,再就是下坡,或坡下了。当然有些作品是不错的。如表现东北工人家庭的《东北一家人》,表现上海白领的《都市男女》,表现北京市民的《闲人马大姐》,得到好评后又做续集的《候车大厅》,儿童作品《家有儿女》。广州粤语方言的《外地媳妇本地郎》居然造了一千多集,表现小职场生活的长春《红男绿女》也得到了延续。这些是成绩,但是是山腰风景,不见奇峰。实在来说,确实难得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有丰富武打和网络文化背景的宁财神与导演尚敬搞出的《武林外传》,给情景剧观赏园造出了个怪岭,情景剧不是一味地下坡,有了点层峦迭障的意思了。它是在《我爱我家》十几年后才出现的好作品,它的选材一下子打破了情景剧的固有模式。
这是个偶然,还是情景喜剧还能耍出花招?《地下交通站》说,有,还有花招,《地下交通站》又出个奇峰。情景剧这样的一下子进入古装,一下子进入历史,题材范围扩展,情景剧一下子就搞大了,我想把这两部剧称为情景喜剧在中国发展的第二代。虽然还是第一代人在做,但却是成熟的第二代的思想了。
喜剧是有思想的,是思想成熟的产物。但喜剧自己却是没有独创思想的。它不是革命者,只是一个传递快乐消息的报童。它与思想者同行,与世俗同乐。《武林外传》披古代装,说现代话,思想意识是全现代的。《地下交通站》融合我们抗战作品的各种可能表现喜剧的因素,铸成搞笑之场。如敌人的愚蠢,而地下工作者又伪装为世俗人物,居有不好来表现正面人物的可笑弱点缺点。两部剧题材的喜剧性深入发掘,说明了情景剧操作者也被市场期待逼得脑筋大开了。当然,这两部剧的演员力量也堪一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