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长的名字叫孟昕伯,是我们的老总。不说他的作品,这在网上一搜就能找到好多。
当年他创办《中学生博览》的时候,杂志第一年发行三万,第二年十万多,第三年就是三十八万,他当主编的时候,是《中学生博览》最辉煌的时期。
我是2003年3月来的杂志社,同事告诉我,孟总曾是《中学生博览》的主编,而我当年在那里发过一个散文《第十片丁香叶》,用的笔名阿潇。
他一听就说:我想起来了,你写的故事是一个女中学生……然后就把故事情节讲了出来,一点不差。我当时听了,心里很是感动。除了作者本人,竟还会有一个人,能记得这么清楚。
毕竟十几年过去了。
他接着又说,我记得你当年留的不是学校地址,是家庭地址。
当年写稿是偷偷写的,哪敢让同学知道呀。可是没想到,最后还能发表的。
还是先说说他为什么叫“饭”局长吧。
编辑可以不坐班,所以平时全部到齐的时候很少。而孟总却是天天必到,可是他经常是早上来,中午走。天天十点多,不是手机响就是手机信息来了,然后他还一脸歉然的样子和我们说,有饭局。
这样的事情一周有三到四次吧,久了,下午来的同事,没看到他,还会问:“饭”局今天来了吗?
有一天大家商量,领导天天这样脱离群众可不行。再说了,他跟别人吃饭也行,但也得留点钱给咱们呀,不吃食堂了。
那天十点多了,也快到饭点了,他还在沙发上看报纸。我说孟总,你今天还出去吃饭吗?编辑部的同事一起盯着他看。他忙说,不去了不去了。大家赶紧说,好呀好呀,孟总终于想和群众打成一片了。大家没有意见吧?给没来的人打电话,孟总要请大家吃饭.都得去呀, 谁不去就是不给孟总面子。
他无奈,只得说行呀行呀。半个小时后,单位十个人全部到齐.
他平时爱吃面条,当初请我们吃饭,常常是老妈手擀面、山西面馆。我们俩一起到杭州市开会,刚下车,他一眼看到了一家兰州抻面。然后很大方地说,阿潇,我请你吃兰州抻面。
不吃,你要请我,就吃西湖醋鱼,东坡肉,还要在楼外楼。别忘了,孟总,我们现在杭州呀。
后来他再请吃饭的时候,就由我们选地方了.
那天在饭桌上,孟总说,你们大多数没有吃过鱼翅吧?要个沙鱼翅吧,结果那顿饭花了四百多元,茅台和五粮液还是金子和晓君带去的。
我们单位五男五女。有人说,我们同事关系和睦得一塌糊涂。
第一次来我们办公室的人,都说:天,这么多美女呀。
他马上说,我们招编辑的标准就是:年轻漂亮、懂计算机、会外语、还得能开车。(你听,这像招编辑吗?像中央情报局。)
他球打得好,常常获奖。他一获奖,就得请我们吃饭。他做菜手艺也很棒的,我们时常也去他家蹭饭. 他做的酱牛肉比任何饭店的都好吃.
前天金一刀给我打电话,说他和名名在孟总家里呢。让我一会直接去饭店。
等我到了饭店,菜已经点好了。
金一刀说,强迫孟总请客成功。
我马上说,不用强迫,孟总说,天天来,天天请。
哈哈……
想想我们的老总也冤,常常被我们敲诈。
主要是单位风气不好,我多次声明过,没人听。不尊老爱老,孟总受打击最多,第二个是我,我受打击的事以后再说^^^^^^
这次酒会成功之处,说服孟总我们《小学生故事与作文》杂志承办年会,地点在长白山,他定在明年.我们现在办法把时间提前到今年.我做详细计划书,对长白山感兴趣的杂志主编就等着我给你们发通知吧。
长白山的漂流非常非常有意思……
昨天到了中午,"饭"局长又出去吃饭了。
金一刀感叹说,孟总真是越活越潇酒了。
孟总说,你也六十呀。
叹,我们大家感叹,我们六十不知什么样子呢?哪能像他呀。
白天打球,晚上上网聊天,(他上网聊天,弄博客都是我教会的)
大家一致怪我,说:你怕孟总学不坏呀,你不怕他天天上网勾引老太太呀。孟总要是犯个什么错误的,都怪阿潇。
我赶紧声明:不能怨我,你想呀,孟总受党的教育多年了,这点定力还能没有呀。要是能变坏,那和上网聊天没什么关系,一定是他本人本来就坏……
这个责任可负不起,打死也得推出去.
他是个非常清醒的人.常和别人说,这年月不能当老婆婆了,让年轻人干去吧,我当年也是这个年纪呀。他当年的学生、手下的编辑现在也都是主管一方了,也有成了官员的.
我们单位的编辑素质都不错,所以他也不管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活就行,也不要求我们坐班。我是受益最多的人,不管有什么活动,我可以在任何时候带孩子,尤其年底社里出外玩而且在外面住时。偶尔我们请别人吃饭,决定奢侈一把的时候,他就让同事打电话找我,告诉阿潇,今天喝五粮液,让她马上过来……
说实话,在一个单位,能碰上这么个宽松的领导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当年他创办《中学生博览》的时候,杂志第一年发行三万,第二年十万多,第三年就是三十八万,他当主编的时候,是《中学生博览》最辉煌的时期。
我是2003年3月来的杂志社,同事告诉我,孟总曾是《中学生博览》的主编,而我当年在那里发过一个散文《第十片丁香叶》,用的笔名阿潇。
他一听就说:我想起来了,你写的故事是一个女中学生……然后就把故事情节讲了出来,一点不差。我当时听了,心里很是感动。除了作者本人,竟还会有一个人,能记得这么清楚。
毕竟十几年过去了。
他接着又说,我记得你当年留的不是学校地址,是家庭地址。
当年写稿是偷偷写的,哪敢让同学知道呀。可是没想到,最后还能发表的。
还是先说说他为什么叫“饭”局长吧。
编辑可以不坐班,所以平时全部到齐的时候很少。而孟总却是天天必到,可是他经常是早上来,中午走。天天十点多,不是手机响就是手机信息来了,然后他还一脸歉然的样子和我们说,有饭局。
这样的事情一周有三到四次吧,久了,下午来的同事,没看到他,还会问:“饭”局今天来了吗?
有一天大家商量,领导天天这样脱离群众可不行。再说了,他跟别人吃饭也行,但也得留点钱给咱们呀,不吃食堂了。
那天十点多了,也快到饭点了,他还在沙发上看报纸。我说孟总,你今天还出去吃饭吗?编辑部的同事一起盯着他看。他忙说,不去了不去了。大家赶紧说,好呀好呀,孟总终于想和群众打成一片了。大家没有意见吧?给没来的人打电话,孟总要请大家吃饭.都得去呀, 谁不去就是不给孟总面子。
他无奈,只得说行呀行呀。半个小时后,单位十个人全部到齐.
他平时爱吃面条,当初请我们吃饭,常常是老妈手擀面、山西面馆。我们俩一起到杭州市开会,刚下车,他一眼看到了一家兰州抻面。然后很大方地说,阿潇,我请你吃兰州抻面。
不吃,你要请我,就吃西湖醋鱼,东坡肉,还要在楼外楼。别忘了,孟总,我们现在杭州呀。
后来他再请吃饭的时候,就由我们选地方了.
那天在饭桌上,孟总说,你们大多数没有吃过鱼翅吧?要个沙鱼翅吧,结果那顿饭花了四百多元,茅台和五粮液还是金子和晓君带去的。
我们单位五男五女。有人说,我们同事关系和睦得一塌糊涂。
第一次来我们办公室的人,都说:天,这么多美女呀。
他马上说,我们招编辑的标准就是:年轻漂亮、懂计算机、会外语、还得能开车。(你听,这像招编辑吗?像中央情报局。)
他球打得好,常常获奖。他一获奖,就得请我们吃饭。他做菜手艺也很棒的,我们时常也去他家蹭饭. 他做的酱牛肉比任何饭店的都好吃.
前天金一刀给我打电话,说他和名名在孟总家里呢。让我一会直接去饭店。
等我到了饭店,菜已经点好了。
金一刀说,强迫孟总请客成功。
我马上说,不用强迫,孟总说,天天来,天天请。
哈哈……
想想我们的老总也冤,常常被我们敲诈。
主要是单位风气不好,我多次声明过,没人听。不尊老爱老,孟总受打击最多,第二个是我,我受打击的事以后再说^^^^^^
这次酒会成功之处,说服孟总我们《小学生故事与作文》杂志承办年会,地点在长白山,他定在明年.我们现在办法把时间提前到今年.我做详细计划书,对长白山感兴趣的杂志主编就等着我给你们发通知吧。
长白山的漂流非常非常有意思……
昨天到了中午,"饭"局长又出去吃饭了。
金一刀感叹说,孟总真是越活越潇酒了。
孟总说,你也六十呀。
叹,我们大家感叹,我们六十不知什么样子呢?哪能像他呀。
白天打球,晚上上网聊天,(他上网聊天,弄博客都是我教会的)
大家一致怪我,说:你怕孟总学不坏呀,你不怕他天天上网勾引老太太呀。孟总要是犯个什么错误的,都怪阿潇。
我赶紧声明:不能怨我,你想呀,孟总受党的教育多年了,这点定力还能没有呀。要是能变坏,那和上网聊天没什么关系,一定是他本人本来就坏……
这个责任可负不起,打死也得推出去.
他是个非常清醒的人.常和别人说,这年月不能当老婆婆了,让年轻人干去吧,我当年也是这个年纪呀。他当年的学生、手下的编辑现在也都是主管一方了,也有成了官员的.
我们单位的编辑素质都不错,所以他也不管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活就行,也不要求我们坐班。我是受益最多的人,不管有什么活动,我可以在任何时候带孩子,尤其年底社里出外玩而且在外面住时。偶尔我们请别人吃饭,决定奢侈一把的时候,他就让同事打电话找我,告诉阿潇,今天喝五粮液,让她马上过来……
说实话,在一个单位,能碰上这么个宽松的领导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前一篇:明明,你好!
后一篇:编辑部里的"红楼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