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赴闽记游之三

(2022-03-11 09:00:04)
标签:

休闲

记录

分类: 福州
    正月初四,赴福州当值。忙里偷闲,偶尔出去转转。
    初五,拜谒林则徐墓,从地图上看到的标识,是金狮山,乘车到离墓最近的益凤村,按图索骥,来到山北,却没有路,问人,都说不知。甚疑惑,林则徐墓怎会没有路?看地图直线距离仅百米,心想,纵是山林,披荆斩棘一番,也不过出些汗而已,好在冬季无蚊虫,蛇还在冬眠,无须顾忌。遂进入荒草野树覆盖的山坡,没有路径,山坡间一些沟坎,全靠感觉探索,捡根树棍拄着,扒草丛,钻树丛,艰难前进。有若干土坑,旁边有散落的零碎棺材板,推测是墓冢移坟的残留,这我不在乎,近怕鬼,远怕水,假若真有鬼,福州的鬼不认识我,更没有结怨,鬼先生会欢迎我来凑人气。
赴闽记游之三
忽见前方有石碣,走近,见其上有李惺林则徐字样,拍照,回去再查询。查后得知是他们生前曾到此游玩过,留下诗文,郭伯苍于林则徐去世后刻石纪念。赴闽记游之三
攀登过石碣,爬上去,突然间展现一列墓冢,看文物碑,得知是黄巷的郭伯荫家族墓地。墓曾被盗,墓门大开。倒不怕,有点膈应,前前后后看一通。
前面是院墙,越过墓沿,顺着墙根寻找进去的门,墙头上来了一个巡逻的兵,问他林墓咋走,说1情期间不开放,叫我原路返回。颓然返,下山坐在路边歇息,查百度,原来里面是省军区,林则徐墓在军区院子里,军事管理区当然不开放,平时也进不去,地图上不标明所处的军区,我没有做攻略,盲目来访。没拜谒到林墓,意外看到郭墓,符合我一贯的随缘思路,说明与林则徐无缘,和郭家有缘,那就去三坊七巷参观郭家院子,之前没进去过,里面会有郭家的什么记载吗?
赴闽记游之三
返回时专门看屏山镇海楼。站在楼前四望,高楼林立,鲁迅说的好,福州也不过是这样。
赴闽记游之三
再到闽王祠。
赴闽记游之三
12日,乌山看先薯亭。
赴闽记游之三
引薯乎遥迢德臻妈祖 救民于饥馑功比神农 陈章汉书写,陈是福州市作协主席,书法家,福州有很多他的墨迹。陈振龙引进红薯,救了无数穷人的命,后人感之,建亭纪念。我小时候也曾一天三顿吃红薯,早饭红薯疙瘩(),午饭蒸红薯,晚饭炒红薯片,缺油少盐,勉强度日。所以知道先薯亭后就存心来怀念陈振龙,表达自己感念的心。
赴闽记游之三
陈章汉是莆田江口大岭村人,我去过大岭村,村后的福岭我上去了,夜色憧憧,孤寂无人,颇吓人,赶紧离去。
赴闽记游之三
黄巷东,北侧第一家,郭家。老郭家“五子登科”门楣,据说是咸丰所题,进去收费,里面高堂阔院,石板铺地,豪宅。兄弟五人皆及第为官。老二郭伯荫做过湖广总督,三坊七巷往年住的都是达官贵人。郭宅里正办福州历史照片展览,没有一点儿展示郭氏家世的资料。
林则徐与郭柏荫的关系也很好。道光八年,郭柏荫二十一岁时考取举人,于簪花日迎娶新娘。林则徐特撰“具庆下兼重庆下,大登科接小登科”对联为贺。上联“具庆下兼重庆下”,出处在《幼学琼林》。旧时有一本儿童启蒙书叫《幼学琼林》,其中有“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母俱在”,就是说,父母都健在,称“具庆下”,祖父母健在,称“重庆下”,郭柏荫大婚时,祖父母、父母均健在,所以是“具庆下兼重庆下”。下联“大登科接小登科”,封建社会文人考上进士或举人,称“大登科”,结婚当新郎官称“小登科”。俗话说: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乃人生两大快事。郭柏荫少年得志,考取举人又当上新郎官自然是“大登科接小登科”,双喜临门了。(录自百度)
赴闽记游之三
2月20日,本打算游马尾闽安古村,坐车过了头,却看到路边的亭江炮台。
赴闽记游之三
应景的炮,假的。
赴闽记游之三
马江。江上寒风怒号,江面涨潮倒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使人想起当年马江海战的炮火硝烟。
赴闽记游之三
闽安村,村里有不少去米国谋生的华侨,所以村里有通米国的物流站,公益功德碑上记录村人捐赠多用美元,听孩子说这一带老人们搓麻都用美元付账。
赴闽记游之三
吃一碗面,叫店家炒份鸡蛋,给做成鸡蛋饼,也罢,看橱柜里有炸花生米,自己拿出,喝二两四特,店家说今天特别冷,福州确实比以往冷。
赴闽记游之三
吃完,到处看看。赴闽记游之三
迴龙桥,距今1120年。
赴闽记游之三
多处古建筑,古香古色的印象。
赴闽记游之三
清政府驻扎此村的军事机构,专门管理台海事务。房子是修复的,陈列些图片资料。赴闽记游之三
有一对石缸大约是遗物。
赴闽记游之三
门前照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贝多芬随感
后一篇:赴闽记游之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