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闽记游之三
标签:
休闲记录 |
分类: 福州 |
前面是院墙,越过墓沿,顺着墙根寻找进去的门,墙头上来了一个巡逻的兵,问他林墓咋走,说1情期间不开放,叫我原路返回。颓然返,下山坐在路边歇息,查百度,原来里面是省军区,林则徐墓在军区院子里,军事管理区当然不开放,平时也进不去,地图上不标明所处的军区,我没有做攻略,盲目来访。没拜谒到林墓,意外看到郭墓,符合我一贯的随缘思路,说明与林则徐无缘,和郭家有缘,那就去三坊七巷参观郭家院子,之前没进去过,里面会有郭家的什么记载吗?
引薯乎遥迢德臻妈祖
救民于饥馑功比神农
陈章汉书写,陈是福州市作协主席,书法家,福州有很多他的墨迹。陈振龙引进红薯,救了无数穷人的命,后人感之,建亭纪念。我小时候也曾一天三顿吃红薯,早饭红薯疙瘩(汤),午饭蒸红薯,晚饭炒红薯片,缺油少盐,勉强度日。所以知道先薯亭后就存心来怀念陈振龙,表达自己感念的心。
陈章汉是莆田江口大岭村人,我去过大岭村,村后的福莆岭我上去了,夜色憧憧,孤寂无人,颇吓人,赶紧离去。
黄巷东,北侧第一家,郭家。老郭家“五子登科”门楣,据说是咸丰所题,进去收费,里面高堂阔院,石板铺地,豪宅。兄弟五人皆及第为官。老二郭伯荫做过湖广总督,三坊七巷往年住的都是达官贵人。郭宅里正办福州历史照片展览,没有一点儿展示郭氏家世的资料。
林则徐与郭柏荫的关系也很好。道光八年,郭柏荫二十一岁时考取举人,于簪花日迎娶新娘。林则徐特撰“具庆下兼重庆下,大登科接小登科”对联为贺。上联“具庆下兼重庆下”,出处在《幼学琼林》。旧时有一本儿童启蒙书叫《幼学琼林》,其中有“具庆下,父母俱存;重庆下,祖父母俱在”,就是说,父母都健在,称“具庆下”,祖父母健在,称“重庆下”,郭柏荫大婚时,祖父母、父母均健在,所以是“具庆下兼重庆下”。下联“大登科接小登科”,封建社会文人考上进士或举人,称“大登科”,结婚当新郎官称“小登科”。俗话说: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乃人生两大快事。郭柏荫少年得志,考取举人又当上新郎官自然是“大登科接小登科”,双喜临门了。(录自百度)
闽安村,村里有不少去米国谋生的华侨,所以村里有通米国的物流站,公益功德碑上记录村人捐赠多用美元,听孩子说这一带老人们搓麻都用美元付账。
有一对石缸大约是遗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