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晒太阳
标签:
闲情逸致记录 |
分类: 杭州 |

到孔庙晒太阳是每年冬天的例行节目,吃过午饭,就近到孔庙,既宽敞,又安静,景色很雅致。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发呆。




8日,骑车往东郊下沙方向,行至九堡大桥东的彩虹桥上,看到一片工地,不知是什么工程。

恰巧遇到一位老者路过,问,告诉是新修的运河,从这儿通到临平,通航后,货运船只不再从老运河经过,老运河专门作观光,之前也和我一样,不理解此地无河流,为何要架设桥梁,这才明白原来预设的运河桥。好!杭州有钱,长久眼光,大手笔。


江东大桥。至此有60里,吃过饭,来海塘下草地上休息,躺在草坡上,阳光灿烂,一位老者见状也来靠近躺下,与我搭讪,听口音熟悉,问他哪里人?河南。哪个县?南阳。南阳的卧龙区还是宛城区?卧龙。原来是俺近邻,遂交谈些白河桥香烟、卧龙岗、医圣祠、镇平玉器市场以及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之类南阳掌故。

对面是萧山观潮城

中策橡胶公司附近


14日,骑车到南郊,来到湘湖。

湖心的看台上

湘湖现在也有游船了。之后从萧山城区回,吵杂脏乱的印象,与杭州城区的整洁悦目形成鲜明对比。

15日,骑车往西郊,早晨还有点冷,把余杭塘路走完,走着走着,太阳高照,气温逐渐升高。经过溪塔村稍息,看见打年糕的场景。

顺着科技大道继续往西,路边的上湖村村标。

走一段,拐进杨乃武的家乡小村,南行300米,看见杨乃武的墓园。已经走了60里。


千古奇冤恰喜今朝已矣 八方嘉宾且来此地优游


老者是本村人,84岁,气色好,我夸赞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老者很高兴,问我可是来观光的,我说,小时候都知道杨乃武小白菜的故事,今天特来寻找他们的遗迹。老者告诉我,杨乃武的墓地原先是土坟,石碑是当年的,文革破四旧时,他的家人把墓碑藏起来才免遭毁坏,后来墓园修整过两次,都是他主持的施工。问他本村是不是都姓杨,言不都是,他自己外村人,原姓杨,小时生活无着,过继到这儿,随养父姓施。有子女7个,老伴才去世,留我到他家吃午饭,我谢谢,说还要到别处看看,辞别。

杨乃武传略,碑刻表层剥落了一些。离开返回,全程都按照高德地图提示的路径走。

余杭塘河上距今1800多年的古桥。正午时分,热。

桥亭

余杭古镇的一条商业街

镇东安乐山上的白塔,所以叫做塔山公园,小白菜的灵塔在此。

山东侧的小路

沿路九座介绍案情的字牌


小白菜灵塔

小白菜获释后无家可归,出家当尼姑,1930年去世,活了76岁。

小白菜出家法名慧定

毕秀姑(一八五五-一九三○)名兰英,又名生姑,余杭仓前毕家埭人,幼年丧父,因人聪慧秀丽,平日喜穿绿衣白裙,人称“小白菜”。同治十一年三月与豆腐铺帮工葛品连(又名葛小大)成亲,租住杨乃武家余屋,年余还出。次年十月,品连得病暴亡,因口、鼻内有淡红色血水流出,葛母生疑告官。县衙验尸不实,误认“服毒身死”刑逼小白菜,致使其妄供,诬攀杨乃武,遂以通同“谋夫夺妇”罪判死。此案迭经余杭县、杭州府、浙江省及朝廷钦差大臣逐级审理,被害人虽几度翻供,均未得雪。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十二月,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在海会寺开棺再度验尸,明确证葛品连为病死,冤情始得大白。
冤案昭雪后,毕秀姑在余杭南门外后门塘准提庵出家,法名慧定。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圆寂,享年七十六岁。其徒孙洪增为之造墓塔于余杭东门外文昌阁北侧偏东处,临古运河,面安乐塔。墓塔刻有律诗二首,乃邑人董季麟作。一九六六年初,因修船闸,拓造公路,墓塔被毁。一九八五年,余杭镇人民政府仿旧迁建于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