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君的回忆

(2019-12-06 21:59:04)
标签:

青春

记录

杂谈

分类: 爱好
蔡君的回忆
老友蔡君,今已63岁,最近写下自己的情感经历,此文获得全国散文第十三届赛事奖项 ,前几天赴京领奖。故事凄美,际遇浪漫旖旎,叙述情真意切,结尾的话可谓刻骨铭心,生死恋之,阅读令人动容。         

          迟来的表白

       有一个埋藏许久的懊悔和遗憾,困扰我多年,一直不曾表白。现虽过花甲,仍欲倾诉,一吐为快。

              

       故事得从40多年前讲起。1976年正月初四,阳光明媚,春风送暖。小雪刚过,大地一片清新、湿润。我随三叔父到姨奶奶家拜年。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男孩,过春节大都喜欢与同学朋友来往,故而已有六七年没去姨奶奶家了。上午十点钟到达后,姨奶奶十分高兴,特别热情,不停地夸我个子高,职业好。

       临近午饭前,姨奶奶的孙女秋云回来了。好一个仙女下凡。六七年没见,秋云已出落得如花似玉一般。一米七几的个子,身材苗条,皮肤白皙,浓眉大眼,脸庞秀端,牙齿洁白。尤其俩酒窝随着笑口而动,一张一弛恰到好处。其美丽胜过好多电影明星。真是女大十八变。

       那一年我20岁,她19岁。她说刚从村文化室排练文艺节目回来,晚上还要演出。姨奶奶露出一排不关风的门牙,插话说,她是主角,专演李*铁*梅、阿*庆*嫂、柯*湘、江*水*英。说罢,满脸放着光彩。  

       生性腼腆的我,话很少,只是低头抽烟,不敢过多的正视秋云。两家亲戚原本走得火热。我一岁时曾拜继过她家,也就是认干亲,称她爹叫爹,称她妈叫妈。小时候我俩曾常在一起玩耍,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反倒有一种莫名的羞涩和胆怯,不敢象小时候那样嘻嘻闹闹,甚至连单独交谈的勇气也没有。

       从走这趟亲戚回来,觉得自己好像魂不守舍,秋云的美丽日夜在我心头闪现,怎么也驱赶不散。心里暗自盘算着,如果我们能结为连理,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人生啊!只可惜我仅仅是个小学*民办*教师,哪来这个福分,那么动人的人怎么会看上我呢?尽管是亲戚,也不敢有这个奢望呀!只能思梅止渴,望洋兴叹罢了。

       人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这天上的馅饼却掉到我面前了。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年近八旬的二舅爷来到我家,说是来当大媒人的。二舅爷走后,母亲悄悄告诉我:秋云家里主动找到你二舅爷,要把秋云介绍给你。我和你父亲都没意见,只是觉得你们还小,暂时把这事定下来,过两年在举行订婚仪式也不迟。

       惊天喜讯!真是喜出望外,日思夜想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此后很长一段日子里,我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兴奋之际,我把业余精力投入到学唱歌曲之中,硬是把歌剧《洪湖赤卫队》、豫剧《朝阳沟》中的所有选段全部唱会。走在路上唱,课堂上教学生唱,田野里无所顾忌的唱。只有唱歌才能释放出心中的甜蜜;只有唱歌才能拉近和她的距离。

       就在这年的初夏,秋云突然来到我家,说是全公社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要在公社培训一周。因为我家离集镇较近,所以顺便来玩玩。

       春节那次见面她是一身冬装,这回见面已是夏日打扮:月白色的的确凉衬衣,天蓝色的的纶裤子,袖口稍微卷起,配上白色的平跟凉鞋,人显得精明干练,亭亭玉立。说实在的,她虽是乡下人,可看上去比街上人更得体、更耐看;比一般村姑更高雅、更时尚。

        心上人的到来,让我始料不及,毫无思想准备。既高兴又感到手足无措,只是跑前跑后,催促母亲做晚饭,尽量多做几个菜。

       吃过晚饭,我送她到公社培训班。一路上,我们都聊了些无关紧要的,两人的事竟只字未提。那时我们太正统了,居然连手都不敢挨,爱情之类的话更羞于启齿。不象现在谈恋爱,三天就敢拉手,五天就敢接@吻。当时不说象现在这样,起码也该相互打探一下真实想法吧。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她作为一个女孩,不好意思先提那话题。而我呢,觉得她是那样的圣洁典雅,不敢冒昧乱言,既然双方家长已有口头约定,此时心照不宣即可。过后细想,才感到后悔不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1977年初秋,我从小学调到初中,当然还是民办*教师。有一次,三叔父送奶奶到姨奶奶家走亲戚,三天后带信来,让我骑自行车去接奶奶回家。我觉得机会来了,表现得十分积极,哼着小曲,神采飞扬,乘着秋风,飞奔而至。

      本打算这次去,如果有机会一定向秋云表白我的内心,也探探她的虚实,是否有什么变故,毕竟有一年多没音讯了。事不凑巧,那天她不在家,让我大失所望。我也没好意思寻问她的去向。把奶奶驮回家,我迫不及待地向奶奶打听她的情况。奶奶说,人家担心你们将来会变卦,又没有举行订婚仪式,所以别人给她也介绍了一个民办*教师,还给了彩礼钱,买了许多布料,听说那个民办*教师家里很有钱,所以她们家里就同意了。不过,听说买的布料她全放在柜子里,一件衣服也没做

       晴天霹雳!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我失眠了,我落魄了,我偷偷的大哭了。这也难怪,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光彩夺目,艳丽芳香,迎风招展,怎么会独自开放而无人眷顾呢?不过回味奶奶其中的一句话,似乎让我捞到了一根稻草,那就是男方给她买的布料她放在柜子里,一件衣服也没做。按农村的规矩,布料未做成衣服,是可以将布料彩礼退回,毁掉婚约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她心中应该是有我的,只是我这个榆木脑袋错过了表白的机会,居然有一年多没和心爱之人打照面,简直是愚蠢至极。

       怎么办?去表白?去说服?去发誓?去让人家毁约?思来想去,怯懦的我却没有那个胆量。我甚至觉得象我这样胆小如鼠的人,根本不配拥有她。此时,我的家人似乎也成了旁观者,对我漠不关心,没有丝毫的同情,反而喋喋不休地劝导我,前途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万般痛苦,整日懊悔中迎来了恢复高考、中考的第一年。于是我极力忘掉痛苦,整个身心投入到备战高考中,以期以优异的成绩来挽回损失,夺回所爱。

       一天晚上,我正在给学生上晚自习,突然我妹妹领着秋云来了。让我帮忙找一些复习资料,准备考中专。我慌忙找了一部分给她,竟忘了问她点儿什么,表白点儿什么。等她走后,我才如梦方醒似的,后悔得恨不得把地板跺通。

       那一年,我二人都落榜。事后想想也正常。全公社只有二人考上大专,其他都是中专。我是考中专十拿九稳,考大专力不从心,家父所逼,无可奈何。倘若我只考个中专,跳出农门,夺回心上人,乃轻而易举之事。而她落榜是因为她只是个初中毕业。听她姐姐说过,她是个聪明能干女孩,温柔善良,学业优秀,只是初中升高中时,实行推荐制,所以未上到高中。一个初中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同考中专,落榜不言而喻。

       自从1977年秋以后,两家的来往已经中断,这似乎与这门亲事失败有关。怨谁呢?谁该为这个损失买单呢?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的寻找答案,细细把往日的痕迹条分缕析。最后归纳出三个原因:一是怨我父母。当初为何要说等两年在订婚,结果让她家误会了,认为我们家靠不住,有变卦的可能性存在。二是怨她家长不讲亲戚情面,随意毁掉了口头约定。三是怨自己愚昧糊涂,忽视了表白的重要性,紧追不舍的必要性,没有把到手的幸福捆紧拴牢,才导致大意失荆州。

       仔细地想一想,其实秋云应该是给过我三次机会:第一次是参加培训班到我家来玩;第二次是男方买的布料很久没做成衣服,可随时退回;第三次是向我找复习资料。三次的机会,都被我白白浪费了,至今我还不知道她是咋想的。如果她不大满意,机会只是巧合,我的心也释然;如果她也满意,只是因为我没有及时地把话挑明,缺乏执着的追求,那我就该悔恨终生了。       

       1978年春,传来她成家的消息,我独自躺在寝室里整整一天粒米未进,泪水浸湿了大半条枕巾。伤心过后,人还得活下去。于是,我一头扎进书海里,以苦读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这一年,我虽未考上大专,却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文**革后首届高师函授中文系。为端上一个铁*饭*碗,后来又考了个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县直机关。  

             

       几十年斗转星移,变化万千。艰辛的努力,使我逐步成长为县直机关干部。尽管小有所成,我却丝毫没有在秋云面前显摆的想法,反而一直觉得有愧于她,她的音容笑貌经常在我眼前闪现。尽管现在的妻与我和睦相处,但依然思念着从前的她。这并非是我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而是她的美丽、她的聪明能干,一颦一笑,实在令人难忘,总在脑海里萦绕而挥之不去。

       难忘一个人既是苦涩的,也是美好的。每每从电影和电视中看到一个个貌若天仙的大明星,总会不自觉的拿来与秋云相比。要么没有秋云身材苗条,要么没有秋云行止婀娜,要么没有秋云笑靥迷人,要么没有秋云容光焕发。在我看来,竟觉得好多女明星都比不过她。或许我的看法有些偏颇,但我一直就是这样认为的。偶尔与妻开玩笑,谈起秋云的美来,我毫不掩饰,妻也从不在意,毕竟那事已成为过眼烟云。

       关于秋云婚后的境况如何,一直是我特别关心的。终于有一天,我在市区大街上和她不期而遇。她带着儿子走亲戚,儿子十多岁的样子。她还是那么漂亮,只是比年轻时稍黑一些,眼角和额头已爬上了细细的褶皱。毋庸置疑,这是她长年累月田间劳作的缘故。我对她说,你变化不大。她低着头,踩揉着脚尖道,都晒成老太婆了,哪像你们当*官的,风吹不到,日晒不到,行走坐小车子。我又问她的丈夫现在怎么样。她说,前不久参加民*转*公考试,也不知道这回能不能转正,到时候还想找你帮忙。我答应到时候一定尽力帮忙跑腿。话还没说完,她儿子就不耐烦地拽着她乘车去了。

       从这次相遇对话,我感到她过得不理想。象她这样美貌而又聪明能干的女子,应该是个银行职员,或是企业职工,至少也该是个站柜台的,不该一辈子窝在乡村,挥汗如雨。谁之过? 她父母?我父母?我看都有。但最大之过就是我,是我的懦弱毁了她和我一生的幸福。当初那么好的基础和条件,主动送上门的婵娟,自己又倾慕已久,却让她从我手心里飞走了。这是何等的懊恼,何等的悲哀,何等的折磨和煎熬!

       文章写到这里,我突发奇想,这篇稿子无论是否发表,我都要设法转给她看,向她表白一切,否则我会永远愧疚,永远不安,永远是个胆小鬼!我要让她知道,有一个一生不曾忘记她的人,有一个一生为她而悔恨的人,有一个希望在来生不再失去她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陈老巷
后一篇:再来杭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