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漈草堂
标签:
打工旅游 |
分类: 莆田 |

进山的路口,有指示牌


为了拍瀑布,走沙土路进去300米,腿上被穿海军衫的蚊子咬了几个疙瘩,痒


胜利草。你看它们都摆V,整齐划一
到了

又累又饿,先用膳,刺刺鱼,卤牛肉,馒头,襄阳大头菜,啤酒一听,小糊涂仙二两。用餐时,又开始下雨。

开小花的树

赵朴初题字。有古迹寺庙处,都有老赵笔迹,感觉泛滥。老赵的书法不知在书法界的地位如何?老赵不懂物以稀为贵吗?

郑樵纪念馆为何供弥勒佛?


郑樵求仕未果,才埋首著述,成书时还是白丁。得封编史官时间不长就被排挤出官场,很快故去。若论其建功立业的因缘,全在夹漈草堂,为官一段时间,于著述无关系。算是布衣学者,塑像著官服,未必是荣耀。





怎么和道教也扯上关系?

范曾的字画














占星石

山上只有我一个游客,心鹜八极的感觉

观音开会
洗砚池





双叠瀑布。用望远镜看,瀑布很飘逸

下山了。这家门前很多花
下山后到白沙镇的10多里路,多是下坡,跑得舒畅,沿途民居,溪流,草木,十分养眼。
广山村是郑樵的故乡,村里郑樵故居遗址上新盖的房子。资料说,党和政府现在非常关心保护之事。那么文革时旧居被拆,算不算不关心?标语说:“发扬郑樵文化,共谋经济发展。”前半只是口号,后半才是真谛。

家乡人民给郑樵配发了笏板,这是俗人的俗眼光,官本位思路。
东望夹漈山,我不理解,郑樵为什么不在家里治学,又不是出家,何苦跑到山上,远离红尘,家庭、朋友、亲戚怎么办?更为重要的,外界的信息如何获取?与学术界如何交流?上下一次山,需耗费时间体力,吃喝用度如何解决?隐居山中30年的学术生涯,总不能不花钱,钱从何来?按照传统,隐士的这一面,是要回避的——感谢他,前头有他在山上建草堂,才有今人因此修路,我才有可能获得上山观光游览的乐趣。

一颗大树。
到了萩芦桥上,雨下得大了,我在凉亭里避一会儿,看见雨幕里,武士仍兢兢业业的坚守在桥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