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信互联网cmmb宽带化节带华推送业务广播网电信网单向双向it |
分类: 广播与电视 |
广电+电信?
中广传播+中国移动?
CMMB推送播存+电信网回传交互?
从单向到双向?
从PULL、Broadcast到PUSH?
从窄带通信到宽带化、节带化?
“中科院院士李幼平先生曾经说过,互联网流量每十年将增加千倍。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宽带化与节带化,简单来说,也就是开源和节流。节带的发展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P2P(Peer-to-Peer,对等网络技术)以及BS(Broadcast Storage,广播存储,简称播存)。BS基本的思想是把信息“巨库”的内容按最终用户需求选择,在尽可能的靠近用户的地方形成“微库”,收存来自“巨库”的内容,使交互在本地完成,从而大大节省带宽。巨库与微库之间通过数字广播更新。宽带化能解决流量增长一个零的问题,节带化能解决两个零的问题。而这恰恰与中视利通在广播推送方面的实践不谋而合。”
采访甫一开始,中视利通公司总经理谢永红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理论框架,铺陈开了CMMB推送业务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一条下行箭头以CMMB作为推送载体,一条双向箭头覆盖2.5G、3G、WAP、WEB乃至WiFi/WiMax作为交互;一个是点对多点,不受流量和用户数限制,一个是点对点,精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两条线路组成了广电交互的“圆满”架构。“网络协同将开创出广播和电信业务的蓝海,而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言简意赅,寥寥几句话就点明了广播式推送业务的精髓。
起:精准选择的切入点
CMMB的业务专注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电视节目的简单平移,甚至不应该受传统的广播形态束缚,而应积极寻找探索在新的网络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下新的业务形态,广播式推送就是这样的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的业务形态深受用户喜爱,在广播网和电信网上均可以实现,而且广播式推送在大文件、音视频节目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电信网络的交互和精细化管理功能,“这就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是CMMB业务的广阔蓝海!”谢永红说到这些的时候,一直沉稳儒雅的语调中透出兴奋和期待。
权威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过7亿,远远超出了电视机社会拥有量的5亿台,且其因为个性化、私人化,早已超出了简单的移动通信的范畴。而互联网的进驻,也让手机成为了一个最普遍、最便捷的信息终端。
“手机缺少一个统一的大众化的广播发布平台,但手机最大优点是它交互能力。怎样充分利用这人手一个的小屏幕,广播业大有可为。如此看来,取长补短,网络协同,融合多方技术才有利于移动多媒体业务更广泛的发展。”
谢永红表示,作为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推送技术系统供应商,也是国内最早和中广传播紧密合作,投入巨资开发试验完成CMMB广播式推送系统的高科技公司,他们执著于此也正是基于这些朴素而敏锐的观察思考。
所谓BS,是一种融合广播、CDN和P2P的广泛存储资源的网络体系结构。它通过广播将传输内容直达全国城乡,分布存储在距离用户最近的地方,比如手机、GPS、电脑、电视等任何有存储结构的终端,在户手边完成交互。广播终端加装海量存储是一个趋势,可以把瞬态存在的广播数据流变成为长期存在的数据库。可以说,BS可以将所需的内容分布存储于任意多的分中心,是一种超级CDN。它的规模、速度、成本都优于CDN。同时BS又是最强悍的P2P,因为在广泛存储的终端之间可以实现多路多介质信息交换和同步。它的速度、频度、便捷也将是革命性的。BS是分布式存储结构“多、快、好、省”的极致,能很好地解决无功流量的问题。可以按照吐故纳新的方式,滚动地更新存储器中的内容,使得网络中的传输成本与存储成本始终达到最优配置。
“广播推送是一种可持续、绿色和科学的解决问题办法。它有三大好处,广泛、快捷、成本低。”谢永红介绍道,“广播方式下行的成本不到电信运营的十分之一,而且信号覆盖范围广,采用点对面的广播式推送形式,不受网络用户数量限制,受众同时接受。”
以手机报为例,移动网络推送采用点对点的推送形式,因此造成各用户接收时间不同,服务体验就比较差。受带宽所限,每个蜂窝能“点名”的用户数量受限制。在“图”文化、DV文化汹涌而至,存储成本极度降低,大文件成为常态的时候,即便是3G、4G网络,它们都无法有效支持多用户的并发流。而这恰恰是广播的优势所在——没有极端个性的大众化业务覆盖,非常切合信息需求高度集中的现实。
举例来讲,一个CMMB信道使用四个时隙一分钟可传递2.88MB内容,一天便是4.147GB,十个信道就是40GB。即便只是利用几个小时的空闲时间推送,也完全满足用户零散时间的各种节目和信息需求。
“有人会问,广播网的交互如何完成呢?确实,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广播就意味单向,广电网的交互弱于电信。目前,在中国移动和中广传播两家企业紧密合作的大环境下,问题有了完美的解决办法。我们的系统也完成了CMMB广播和3G紧密结合的相关技术工。回传的可以是WAP/WEB,可以是短信,甚至也可以是光纤或WiFi/WAPI/WiMAX等。”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既促进了原有业务的发展,又分享了超额的网络协同效益,堪称完美结合。
承:从技术到应用之艰辛
1. 从技术到应用
不关心链入的网络是广电、电信还是互联网,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与CMMB接触的所有方式都集中在了移动终端屏幕的方寸之间。来不来用,好不好用,够不够用,能不能用,想不想得起来用,除了内容,承接内容的技术载体同样重要。
谢永红笑谈,作为一个广电人,一直认为中国有线网络的机顶盒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多样的技术平台。初涉移动终端的适配与开发“才发觉那真是一个比机顶盒还复杂、还多样的东西”,Symbian,WinMobile,Linux及其变种,OMS,Android……智能机,非智能机,虚拟机……2G,2.5G,3G,3.75G……TD,WCDMA,WCDMA2000……手机,GPS,PMP,PDA、MP4、上网本……再加上各种硬件平台,更迭换代产品数代同堂,纷繁复杂的软硬件平台是想要制造统一推送服务的厂商必须要克服的一道“坎儿”。
“目前CMMB推送业务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接收终端。我们和中广传播一起已经完成几款推送业务终端的开发,如OMS、MTK等,这只能是验证技术的成熟,完善技术环节,为下一步开展业务打下基础。更多的终端需要运营商的推进和厂商的投入。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已经有一部分有远见的运营商和厂商先行一步,设计开发符合自身需要的产品。”
谢永红认为,CMMB要商业运营,摸准市场发展规律是前提。一方面,业务初期设计、落地与培育市场,需要真诚把厂商当作伙伴,坦诚沟通和紧密协调,必须要给予终端厂商去配合研发的动力;另一方面,CMMB业务产品完善与市场拉动,不要怕厂商获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2.从应用到普遍应用。
从蹒跚学步到奔跑向前,从最开始的新鲜事物到逐步被大众熟知,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审视自身,调整运营思路的过程。从黑白到彩色,从单向到双向,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用户的要求在拓宽,服务的外沿也在不断更新。
“按照我们的理解,广播推送业务的成长需要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我们现在的单向广播式推送;第二阶段才是通过与电信的合作,或者与无线城市计划联合形成一个环状回路,组建全交互的完整系统。”
直到这时,CMMB推送业务定义才会真正实现:CMMB推送业务系统利用广电运营商的广播网络提供多媒体内容的下行传输,利用广电运营商的用户管理系统完成对用户的认证、授权和计费管理,同时利用移动网络的回传通道实现节目定购、互动点播、内容补发等功能。从节目的业务生成、复用分发,用户的订购、认证和计费管理,到终端节目的解密、接收等环节进行统一的管理。
普遍应用意味着支持大规模用户和复杂的业务组合,统一管理需要完善的BOSS支撑。近二十年的广电生涯走来,谢永红总结说,旧的有线电视平台上,管理要求并不高。SMS系统简单,构架封闭,而这种情况正在随着数字化改造、业务形态的增加和网络整合规模化运营而逐步改善。CMMB现在使用的更像是移动通信的BOSS系统。它采用中央-省级二级架构,能够容纳数个亿用户,且支持未来更多新业务,尤其是在移动增值业务方面的拓展。
转:前进,向着市场方向
谢永红坦言,CMMB的发展在资金方面不够充足,市场拉动的力度不够,其政策资源和技术队伍也都不够强大,缺乏对于产业的统筹管理与说服力。而先免费、再收费,以及随后的价格变化,网络覆盖的不足,肯定会打击部分用户的使用热情。技术体系的变化,规模采购迟迟未动,加上获得手机入网测试的诸多条件等等,生产厂商也变得迟疑。而缺乏业务的兴奋点,形不成有说服力的盈利发展模式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收费还是不收费,加密还是不加密,只是选择,而不是结果。条条大路通罗马,市场并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数学题,但是,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和明确的策略,就极可能做出南辕北辙的事情来。以移动电视发展最为快速的韩国为例,免费的T-DMB和收费的S-DMB业务同样风行——当然,前者是后者用户数的10倍。T-DMB可以基于广告模式发展;S-DMB可以用提升用户体验,扩展交互业务形态来突破瓶颈。两者各有优劣,群众要价廉,也要物美。中国的CMMB发展采用的是混合模式,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我们的环境也要求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但如何发掘每一类服务方式的特点是CMMB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移动不仅仅在技术上值得我们学习,在管理、市场推广、技术战略等多方面都是我们的老师。与移动的合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CMMB的发展空间。移动通信行业在新业务引入和品牌树立方面的经验,对CMMB极具现实意义。
“宣传的侧重点不同,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谢永红说,“广电更习惯于突出低廉的价钱,强调用优惠的条件提供广泛服务,电信则是不断鼓吹其业务的优越新颖之处,先建立高端形象,积累经验、引导潮流。在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广泛推广,吸引新用户大规模入网。降价是极少使用的办法,更多的是采用增加服务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市场,同时增加用户的黏度。”
服务,收费的服务,中心还是服务两字。服务是否能引起用户尝试的冲动,满足其当前和未来需求,才是用户愿意掏钱的原因。价格的确定和变化更像是春风流水,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
品牌的确立,首先是规范服务内容和标准。它是产品的组成部分,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研究消费心理,形成核心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引导用户使用习惯,才是企业品牌的立足根本。不妨把“喔WO”和“睛彩”两个品牌放到一起看,你也能看出许多的差异。
CMMB行业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现在已经开始运作的睛彩财经、睛彩导航等数据广播流业务是中广传播积极探索的成果。而交互电视、交互广播、推送、点播以及其他CMMB增值业务将为用户付费准备足够的理由。
合:网络协同之水乳交融
广播式推送是前景广阔的新型广电增值服务,基于广播网络和电信网的结合,又具有极强的广播特点。它像是一个业务平台,可以支持众多的虚拟运营商,用户在其上定制切合自身需要的各类增值服务。
比如我们设计的早晚视音频新闻播报,就是很典型的广播式推送服务。容量大,内容相同,或提供有限的选择。而电子邮件推送就是非常典型的电信推送业务,点对点传播,对象特定。两者业务形态和用户体验上完全一样,只是传播方式不同。
一个私人,一个公开;一个文件小,一个容量大。电信与广电,在这个层面上来看,与其说竞争,倒不如说是优势互补,琴瑟和谐。
谢永红说,广播推送业务提供九宫格风格的定制菜单,用户选定后通过短信、WAP/WEB等完成定制。同时在互联网上建立综合服务门户,当用户由于关机、信号覆盖不到而没有接收到所订购服务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站访问,将所需内容通过彩信或者互联网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来。这是对广播的最好补充,也将极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同时运营商还可以在此提供更多的服务,建立专题社区,加强业务的黏度。
谢永红表示,融合的目的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电信网、广电网不分彼此,融如一家;也并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仅限于某个业务的合作。网络的IP化确实提供了网络融合的技术基础,但是广播和通信的网络结构、业务管理、用户体验依旧会不同,要知道每一种网络都有其独特的核心业务紧密匹配,用一种网络支持所有业务是不现实的。
融合应该是在立足为用户提供更好、更新、更便捷服务基础上的创新合作。CMMB与3G的合作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是一个串连起三网的融合的划时代革命。这种合作与其说是网络或者业务的融合,倒不如说是两者的取长补短,维持着一种竞合的关系的前提下创造出全新的业务,追求协同效应,携手挺进全新的业务蓝海,而推送业务就是两者之间的桥梁,是融合的催化剂,是理想的起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