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管理观点 |
如果说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领导就是管理的核心,而沟通和创新又是领导的核心,沟通固本,创新求胜。孙子有云:正以治国,奇以用兵,合在一起就是沟通要常规化、程序化、普遍化;创新要积极、主动和差异化。管理-领导的最终目的是每一个的成员都成为自我管理者,组织更高效,利润、市场、增长、员工忠诚只是它表现它的指标。
管理不是行政,企业的运行规则只是完成企业使命的工具,是企业运作的润滑和规范。尊重规则,完善规则,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规则同样是管理者应该做的。管理也不是管人,人管住了,公司却可能会垮掉,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不能忘掉的,而严格遵守规则永远也不会成为企业运作的目的。为了规则而规则的滑稽剧时有发生,任何违规都是大逆不道,企业就会成为失去灵魂的僵尸。这是种异化,而管理的回归就是要拨开迷雾,让管理回归管理的真实原貌。
管理岗位不是爵位,领导决不只是名利与享乐。中国企业更加习惯于以岗位提升来奖励优秀业绩的员工,因为我们还不太适应给与专业人员已更高的薪酬,只有岗位的提升才会有相应的待遇。高级管理人员也理所当然地享受高位上的各种特权,甚至认为地构筑各种规则程序已保证这种特权的长期与不受约束。我们常说“请保姆请回一个姑奶奶”,就是这个意思。管理是一项创造价值的艰苦工作,报酬只能是工作结果的附属物。
我们常常把诸多的企业业绩目标当作最终目的,比如市场占有率-利润率,营业额-毛利率-回款率,短期增长率-长期增长率,部门业绩-公司业绩等等,实践中这些指标常常会对立,比如降价以获得市场占有率,利润指标就会放到第二位。这种冲突经常是高层管理会议激烈争论得主题。我想强调的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竞争环境会有不同的主要矛盾,比如产品初期市场销售额肯定是主要目的,因为利润只要在商品卖掉之后才会有意义,这是不错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更好满足市场需要这一点上。利润也好、营业现金也好只要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才有妥协、平衡的基础,只有有了这一点,管理才不会迷失。
这个思路对协调股东、员工、市场与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十分有益。员工福利政策-比如股权,可以留住最好员工以及提高他们的忠诚度,但是过度的员工共福利却伤害了股东的利益。非此即彼的思维在企业管理中十分有害,抓住事物的根本是管理领导的核心。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最根本利益所在都是公司的兴旺发达,而新旺发达的标志就是健康财务指标,而获得它的唯一可能只会是产品的市场表现,销售和技术是公司兴旺的两把利剑。明了这个关键,我们就有广阔的战略迂回的空间。领导人可以在企业困难的时候要求员工放弃、降低工资与福利,以获得成本的降低和珍贵的现金;也可以在公司表现优异的时候,要求股东批准优厚的员工共享方案。
领导更多的是和人打交道的艺术,这就免不了政治和谋略,一个企业中充满了小团体的秘密会晤的时候,管理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变成了政治手腕,本末倒置的后果是内耗和无法用正常标准理解的组织行为。
管理的目标明确是管理最核心的部分,有了这个核心,就有了明确的评价标准,我们的行动也就有了一致的基础。正以治国,奇以用兵,没有这个“正”,“奇”能依附在那里?主次分明,手段与目的各归其位,这就是管理应该回归之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