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系统总体风险
再说信用成本高。用户愿意有更多的主动权是很自然的事,但在商业社会,我们还得看它的成本收益如何,要控制就得有支出。其实我们控制的目的是不愿成为设备商手里的玩偶,随它漫天要价,失去谈判能力。这种事情发生过,尤其是在双方力量差别很大,而缺乏相应的失信惩罚的时候,简单讲就是供应商的信用没有什么市场价值。
中国尽管并非充分竞争的市场,国家又大,但一般讲,目前厂商的信用市场价值还是很大的,一般难以承受受损的后果。比方大家都熟悉的南京冠生园,仅仅是一夜之间就无法再继续经营下去。应该说绝大多数企业是值得信赖的,尤其是那些较有规模、历史较长的企业。那么我们的企业间为什么如此缺乏信任呢?我想并非是由于中国人天生多疑、不合作,而是因为缺乏一种系统的信用制度。
冠生园的关门,在许多人看来是它不太走运,因为它做的,其它月饼厂商也普遍在做,而只有它受到了惩罚;另外一方面,没有给受害者以补偿也是它关门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大规模的补偿还不多见。缺乏诚信经营的可以轻易逃脱,受害者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偿,谁会不担心呢?但我们总是不要忘了事物的两面性,业主做集成商,能对各方供应商进行深入的调查,表面上是在降低风险,但实际上在做大量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了所有的风险,是得还是失?这里又引出了集成商的最重要的价值—降低总体风险。前文谈到了总体成本,也就是便宜,这里谈的是总体风险,也就是安全。安全要求应优先于便宜要求。
对于供应商的信用风险,集成商有案例在先,有经验在先。业主也可对每个部分进行深入了解,却无需对整个系统负责。真正需要的是找到值得信赖的集成商,这要比寻找数家供应商简单许多。而且常常集成商是由提供核心系统的供应商担任,这能更进一步降低信用风险。
其次是技术风险,集成商多次做重复类似的工作,能深入了解技术的各个细节,能极大地降低系统集成的技术风险。集成商和业主只有一个合同,项目控制十分简单。集成商一般都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财务支持,如部分付款、分期付款,甚至是项目融资等,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提供了又一个途径。
前几年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管理实践中,有一项就是“Outsourcing”,即所谓的外包,寻找做得最好的公司,把某些传统上是一个公司应独自拥有的功能或部分外包出去,如OEM。我还见过把公司的人事、营销外包出去的。其核心就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集中精力从事公司专长的部分。若无相应的信用体系,这种实践是很难想像的。分工细化是大工业发展所至,会导致无数的新型专业公司出现。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我们目前广电界借鉴的例子。10多年前,我曾参观过当时TCI在美国丹佛的卫星上行中心。去年又去了一次。10多年前的TCI把整个卫星上行中心交由GI来运营,因为其中大部分设备是由GI提供的,他们更懂这些技术。去年再去看时,除了GI变成Motorola外,系统的功能已经有了巨大扩展,有上星节目580多套。同时受节目商和有线电视MSO的委托,进行直到用户的管理或为有线前端提供清流。这种模式有些特别的优点:因为是系统集中式的外包运营,系统的安全稳定有最高的保障,运营成本达到行业的最低。也是因为它是除节目和有线网MSO之外的第三方,它不会威胁到上游下游的企业。试看中国的平台,若你的节目交给中央数字传媒,你所有的用户数据和收入,CCTV均可随意获知。市场效果不好也罢,一旦火了,明日CCTV就可以做一套和你竞争,是不是立即就后脊梁发冷了?平台与节目合成一家是一种不得已的封闭垄断的经营模式。什么时候各个环节都开放了、竞争了,我国的数字电视也就成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