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煜词的内容特征和艺术风格---李煜(六)

(2007-05-04 11:06:25)
标签:

李煜

文学

 

 

李煜词依据生活方式的变迁,思想感情的转变大致可以分为入宋前和入宋后两个时期,两个时期词作的内容特征和艺术风格,有联系又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前期词作的思想内容价值不是很高,但有一定的社会内涵,而且艺术性较强,从内容上看继承了花间词作的传统。

前期词作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豪华的宫廷艳情生活,爱和美始终支配着他的人生观,与后妃歌姬酣歌醉舞,奢华享乐的宫闱生活,可谓声色毫奢,风情旖旎。其间多注重生活现象的刻画,给读者以丰富多姿,鲜明艳丽的画面,例如《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词作写尽了歌舞饮宴的欢乐绚烂,体现了词人率性任情,纵情欢乐的神采,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历来认为:“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后主此词则打破了这一传统看法。词中形象丰美,情趣盎然,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中以真动人,以美感人,趣味高雅,纵情而不淫荡,风流而不艳薄,结尾二句宕开一层,从豪华热闹转向清静淡泊,更显得俊爽超逸,高雅不凡。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情。

还有那任情施性的《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绉。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更是将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刻画出来,充分体现了作为帝王李煜的逸乐享受的奢靡气息。

在精刻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人物心理活动的情态,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词作在手法表现上做得很细腻,体现出一种温婉柔媚的氛围,把少女美丽的情态写的生动传神。正所谓“咏美人口”(《御览历代诗馀》),把香闺韵事,儿女柔情,赤裸裸地写了出来。

吐露自己的追恋心态,从眷恋所欢爱的人出发,写自己离开那人以后的内心感受,如《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一首描写相思的词,诉说自己相思难眠之苦,期盼伊人早归,及时行乐。

还有一种是抒发离愁别绪。抒写男女缠绵相思情意,比之前一时期较少欢快的情调和轻佻意味,而且写的比较深沉婉曲,《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 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 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 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 欲睡朦胧入梦来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的词。在一副鲜活的暮春景象中,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

与此类似的还有:《长相思》《谢新恩》也在国难日益临近的形势下,展现自己的苦闷之情。

借助男女之情,别有寄托,一般是抒发国难家愁的伤感情调,例如:《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这首词是怀旧之作,词意比较朦胧,通过哀景衬托出无尽的哀情,追恋往昔美好的生活,面对命运如此悲惨,生命也垂垂老矣的情形,不禁感慨万千。还有《清平乐》《阮郎归》《捣练子》《乌夜啼》等也作于此时,思想内涵基本如此。

后期写囚徒生活中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这一时期更加发展了那种凄清,深沉,哀怨的风格艺术特色,可谓“深哀浅貌短语长情”(陆时雍《古诗十九首》)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即意境大,感慨深,力量充沛,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是李煜词作的显著特征,也成为其词作的独特风格,例如:《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开篇言愁,直抒胸臆,人生如梦是李煜亡国之后最深切的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其中悲苦之情自然倾泻而出。

最具感染力而脍炙人口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发诸胸臆的亡国之音,清人陈廷焯评其:“一声恸哭,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卷一)。据说是李煜的绝命之作,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可谓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句更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总的来说,前期装饰美化宫廷生活和描摹艳情的场面,缺乏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带有明显的庸俗气息,格调普遍不高,那表现离愁别绪和抒发亡国之痛的词作,虽然本质上不脱贪恋帝王生活的思想成分,但因遭身世巨大变故,包含了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体验,内容有所扩大,能够引起社会中许多失意的士大夫的共鸣,在今天也尚且不失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词于李煜成了一种自由抒写情怀的有利手段,在艺术表现上也日臻成熟。特别是后期那独特的人生遭遇,带动了其词作在艺术风格上开启一种全新的模式。

一是语言的创造性运用,自然凝练,单纯明净,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以致明白如话,似脱口而出,流畅而富有情韵,“不浅,不露,不生,不涩”

二是率直真切的抒写性情,表现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特别是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周济:“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足。”王国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吴梅《词学通论》“二主词,中主能哀而不伤”

三是高度的艺术概括性,通过具体的物象表现出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识和体验(主要是愁和恨)因而产生共鸣,而不流于空泛。

四是突出物象的特点,强调人物的心理活动,抽象的事物形成很强的形象性。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全以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可见,李煜词的艺术价值高过思想内容,从词的发展来看,比之“花间词”,它扩大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打破了那种“镂金雕琼”“裁花剪叶”式的作风,对宋词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王世贞:“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妙矣。”(《弇州山人词评》)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岁月之声
后一篇:无极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