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付式清退豪华官衙要果断说“不”
高福生
湖南省级领导每人只保留一处办公用房;广东清退办公用房3300多间,面积14.6万平方米;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腾退超面积办公用房……近期,多地对领导干部办公面积超标进行了清理腾退并传来“好声音”。但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当前的“清房改革”中仍遭遇“应付式”清理。为应付上级,某地局长、副局长搬到处长办公室,处长搬到科员办公室。(2月10日《京华时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2/10/content_62820.htm
浪费严重的豪华超标“官衙”,已成为继公务出国、公车、公务接待之后社会关注的“第四公”顽疾。中央高调向豪华超标“官衙”亮剑,顺应民意,深得民心。但这种声势浩大的“限建”、“清退”行动”,却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地方官员的“软抵抗”,或简单地移挪一下,或打上隔断变作“接待室”、“储藏室”却仍属领导“专用”,让公众对该规定的落地效果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细想一下,地方政府和官员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糊弄中央,已非新闻。在过往的贯彻“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专项整治行动中,就不乏官员打“擦边球”,变着招儿与刚性禁令玩“假猫捉老鼠”的例子。“风暴”一来,偃旗息鼓,用“形式”应对;“风头”一过,故伎重演,甚至变本加厉。即便撞上“枪口”,最常见、最多的处罚就是通报批评,鲜见官员因此丢官帽、蹲大牢。
而今,治理豪华官衙再现“应付式”清理,不仅仅是说明相关制度纪律、条例规章缺乏足够的刚性和可操作性,落地效果不佳,震慑力不强,也凸显新形势下各种监督依然无法冲破“权力干预”的阴影,“运动式”治理模式还在受到热捧,更重要的是说明少数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们还在痴迷权力自肥和由此带来的特权,缺乏主动接受监督的勇气,不愿也不想用党纪法规来“革自己的命”。
如此严峻的情势警示我们,对应付式清退“豪华官衙”必须果断说“不”。当务之急,须及时做好清退后的“下回分解”文章,对于已落实好的超标面积,在限期腾退之后,可统一管理调配,按需求分配给那些办公用房紧张的单位或公职人员,或公开拍卖,或置换出一部分面积来投入市场,服务社会。此举既可断绝少数官员“东山再起”之念,也能从源头上消减权力官员兴建“豪华官衙”的激情。再豪华的“官衙”自己用不上,谁还会顶风违纪给他人作嫁衣裳?
这其中,最重要的的是要盯紧各级大大小小的“一把手”。“一把手”严于律已,把清退活动变为一种自觉而不是被迫,下属自然就不敢乱来;“一把手”心存私念,痴迷权力自肥,下属也会“看样”咬住到口的肥肉不放。因而,在高喊“狼来了”之时,严格落实责任倒查机制,杀几只在“应付”上高招迭出的“鸡”儿儆“猴”,确有必要。如此治“标”,再辅之稳定的制度、成文的规则、严密的监督、精细的管理来治“本”,应付式清退“豪华官衙”的现象自会少之又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