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络春晚受热捧的“画外音”
高福生
http://186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3/2/9/9/24/u37563746_13d806c2473g85_blog.jpg
从5600多个节目中海选,再从226个入围节目中精选,最终选定56个节目;时长从2万余分钟遴选浓缩成100分钟。“2013第二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2月6日晚通过200多家网络媒体同步播出,立即把网友们震翻了。开播不到几分钟,就有网友留言:隔壁李大妈都上春晚了,做梦都没想到哇!这台咱们自己的春晚亲切,精彩。(2月7日《长江日报》)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2/07/content_5121203.htm
没有明星大腕,只有居民百姓,跳自己的舞,唱喜欢的歌,身边人演身边事,这就是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去年春节,全国首届社区网络春晚吸引了2000多个社区参与,1万多名居民演出,2150万人次在线观看。在“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十大网络春晚盘点”中,“演的是原汁原味的百姓生活,讲的是生动鲜活的社区故事”,网罗各地文化大餐的社区网络春晚名列第三,受到中央文明办的嘉奖。
今次,由武汉百步亭社区发起,中央文明办所设的“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联合全国5000个社区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以“建设美丽社区、歌颂幸福生活”为主题,再度成为全国各地社区居民迎接新年到来的又一件喜事、乐事,让广大网友一睹了全国各地社区居民的风采,直呼比央视春晚还过瘾。
社区网络春晚之所以受到网民热捧,成为电视春晚的重要补充,“社区性”是其重要特色之一。众所周知,社区是我国目前最基层的组织。不论是那些在台上一展身手的草根演员,还是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编剧、导演、灯光、摄影等民间达人,个个都接了“地气”。
借助网络春晚这个平台,搭个班子、找个场子,自编、自导、自演,展示才艺,亮出绝活,说说身边的人,演演身边的事,呈现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老百姓自己的幸福与欢乐,还有群众文化的活力与魅力。
“网络化”是社区网络春晚受到网民热捧的另一大特色。网络辐射面广,即时互动性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社区网络春晚面向如此巨大的群体开放,其影响力和扩展效应远远胜出任何形式的春晚。据报道,2013年第二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筹备以来,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城市,5000多个社区参与,55个城市设立专场,总参演人数突破5万余人,可说是风生水起、盛况空前。
社区网络春晚受热捧启示我们:社区文化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网络春晚弘扬“草根文化”,让基层群众把自己的、民俗的、喜闻乐见的才艺充分展示出来,通过文化活动把社区居民们从麻将桌前、从家里引出来,在喜闻乐见中融入其中,在寓教于乐中受益匪浅,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是一石多鸟之举。唯有突出鲜明的社区和网络特色,注重草根性,网络春晚才会愈来愈热,愈来愈火,成有影响全国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招来更多关注的目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