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的公共自行车助力百姓绿色出行
高福生
自行车是一种低碳、环保、经济、实用的绿色交通工具,尤其适合短距离出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人都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荣。近年来,由于小汽车进入家庭,自行车不再受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城市小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了道路拥堵、空气污染、汽车噪音等难题,不少市民又重新骑上了自行车。籍此,“公共自行车租赁”也在一些大中城市应运而生,只要你身揣一张卡,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骑行的快乐。
印象中,杭州是我国最早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城市。目前该市已有6.5万辆公共自行车,每天租借量达25万人次,最高时一天曾突破34万人次。去年以来,住建部又先后在重庆、常德等12个城市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试点,又在株洲、天津等26个城市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而自去年5月正式运行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株洲模式”,更是成了当地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和株洲百姓的骄傲。
至少30多个城市的“试点”实践表明,在打造以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交体系的同时,将公共自行车租赁纳入城市公交序列,逐步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健全公共自行车覆盖网络,优化公共自行车出行环境,从细节之处保障市民低成本便捷出行权,不仅是对城市公交理念和实践的一大创新,也是打造宜居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破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污染、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笔者注意到,为更好地规范自行车交通行为,保护骑行者安全,常德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同时,不仅修建一个2.2平方公里的白马湖公共自行车示范区,还打造了一条长约9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并将配备高标准的照明设施及自行车专用标志、标线和标图。这些“细节”之变,其意义不仅仅是节约能源、减缓拥堵、方便出行,亦让“公交单车”这张城市名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之味、关怀之情,能有效提高市民对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归属感。
在湖南,株洲之后,公共自行车又成为常德一道亮丽的风景,可喜可贺。期待这种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新型交通方式,在运作过程中日臻完善,强化智能化、网络化监管,加快推进速度,走进更多的城市,惠及更多的百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