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送礼清单”露出了“公贺新禧”之羞
高福生
对此,有网友认为是小题大做,也有网友认为有关部门应该调查一下是否属实,更多的人则关注送礼的金额,甚至有网友戏称学校送礼“太抠”。笔者则见怪不惊,在传统春节来临之际,这份“送礼清单”不过是放大了“公贺新禧”的潜规则,最多“500元卡一盒茶”的礼单,与现今某些国家机关、单位出手阔绰的“公贺新禧”相比,简直是小屋见大巫。
几年前,笔者就撰文对“公贺新禧”进行过抨击。时至今日,“公贺新禧”之风并没有得到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花样迭出——有的给上级送土特产,名曰做广告,扩大地方知名度;有的给有权部门和个人送“信封”、发“奖金”,名曰资询费、指导费;有的给有权人家的老人、小孩塞红包和有价证券,名曰“压岁钱”;有的是单位之间互相送礼,公家出钱,个人得利……
尤须警惕的是,由于“公贺新禧”发生在春节这个其乐融融的的特定环境里,早就变成了你知我知大家知的公开秘密。对那些平时有所求又不好明示、想送礼又怕惹人眼的“公贺”者来说,借此机会“曲径通幽”,既达到了个人或单位的某种目的,又免去了行贿的嫌疑;而收礼者也以所谓的“人之常情”聊以自慰,对这种“含金量”越来越高的“公贺”,心安理得地“笑纳”。
说实在话,春节前后,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一下,无可厚非。但“恭贺”变身“公贺”,直奔权力和职位而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与腐败有染。已被判处死刑的重庆公安局原副局长文强曾在法庭公开曝料:全局几十个下属单位,每年春节都会给他“公贺”一两万元礼金,目的是想得到他的“关照”和“提携”。如果文强是一介光头百姓,会有那么多“公贺”红包“光临”他的口袋吗?
今次,山木培训的“送礼清单”粉墨登场,尽管所涉金额不大,但透过其送礼对象多为区级教育、城管及公安等政府部门,以及标注的“重要”、“一般重要”等字眼,明眼人都能看出一点道道来的,可当作一个“公贺新禧”的样本来解剖。我想,这样的“送礼清单”,不少单位都有,如果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说不准哪天也会在网上“走光”。而如何从制度上设防,让公务人员不能也不敢“公贺”,纪检监察机关尤需努力。因为,对付此等“顽疾”,绝非发几个通知或“禁令”就能管用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