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明有张靓丽名片叫“软实力”

(2009-12-20 13:14:12)
标签:

软实力

软环境建设

昆明市委

张红苹

文化

昆明有张靓丽名片叫“软实力”

高福生

 

    笔者曾关注过湖南的文化软实力,也为广东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唱过赞歌。此次“嬗变中的昆明”网络专家博客笔会期间,我同样强烈地感受到,“软实力”亦成了春城昆明最为靓丽的名片。这种“感受”在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苹女士的致词中得到了印证---今年6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颁奖晚会上,昆明荣获中国首届“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

 

    有学者曾专门对“硬实力”与“软实力”进行过如此解读:硬实力是强制性的,而软实力更偏重影响;硬实力以物质为标尺,软实力则更注重精神性。软实力是无形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它不是高楼大厦,但却让钢筋水泥融入了创造的激情、生活的温情;它不是高速公路,但却影响着一个城市奔跑的速度、品质、耐力和安全;它难以体现为指标、数据,但却时时测算着一座城市的魅力、潜力、凝聚力。而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而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更像是软绳与硬柴的关系---绳子虽软,却能将硬柴紧紧捆在一起,形成合力;如果没有这根软绳,硬柴也只能零落四散。

 

    在笔者看来,要检验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只需两个问题---问一问本地的市民,这座城市有没有让你感到自豪,让你对它不离不弃?问一问来此地的外地游客,这座城市有没有让你停下脚步,驻足留恋,感受这个城市的气息?而最好的“检验”方法,可按流沙河在一篇文章中介绍的那样:“坐几分钟的公交车即可”。

 

    据同行的昆明网友介绍,最近两年,昆明在提升软实力上频出大手笔。2008年2月,到昆明履职的第三个月,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就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纵论昆明的软环境建设。彼时,昆明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已经从2004年的第28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53位,城市综合竞争力仅列第17位。

 

    随后,昆明连续出台六个文件,开展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集中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三最四低”(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将城市气质、城市魅力和人文法治创业环境放到最主要的发展位置,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人文使者”当作城市形象的崭新定位,将“人文昆明,活力昆明和真诚昆明”纳入发展目标,并推行“阳光政务”,行政审批项目从506项精简到96项。经过两年的软环境建设,昆明成了全国省会城市中行政审批项目设置最少的城市。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张笑脸,这些举手投足之间的小事和微不足道的“细节”,不仅让外地客商赞不绝口,亦让投资者迅即“落地生根”。

 

    随着昆明市软环境建设的不断提升,每一个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人们都明显感受到了变化。昆明也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称号,今年6月又荣获“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这一系列殊荣都说明了昆明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

 

    于此,笔者想起了在“最具软实力城市”颁奖现场,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苹在回答主持人所提“一个城市的梦想是什么”一问时的即兴回答:一个城市的梦想既要山川秀丽,生机盎然,更是人民的富足和谐、安康乐业!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昆明都以她的诚信欢迎朋友们来投资发展、观光旅游;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昆明都以诚信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与神韵。

 

    专家评审组对昆明的颁奖词耐人寻味:四季依然如春,柔情不再似水。城市、政府和市民,相互碰撞的力量,萌动着自内而外的城市变革,昆明,勤勉执政,实在为民。而网友的点评亦富有诗意:这繁华的多民族聚集的都会,以她四季如春的气候特质,以她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五彩绚丽,吸引世界各地的观光客。而生态与人文的舒适度,让这适宜的人居环境下的人民更加幸福和谐。现代发展的契机必将使昆明更加充满魅力。

 

    昆明以“春城”闻名,那是大自然的恩赐,而当今的软实力却是昆明人自己创造的。笔者相信,再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努力,春城昆明这颗高原明珠必将因“软实力”的提升而更具魅力与神韵,更加璀璨生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