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贪官“义正词严”的表象所惑
高福生
在笔者的印象中,如此用嘴巴“作秀”,谈起腐败时痛心疾首,抨击时弊时义正辞严,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的“双面人”贪官又何止郑通卫一个?近年来中箭落马的大小贪官,不少人的“台上”功夫甚是了得,又是出书,又是演说,又是报告,骂起腐败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而且绝对慷慨激昂,敢于“刺刀见红”。而“台下”呢,则狮子大开口,既“零存”又“整取”,既“批发”又“零售”,吃个脑满肠肥。据此,有民谚讥之曰:“台上是公仆,台下是老虎”、“当众是英雄,背后是蛀虫”。
想当初,沈阳巨贪慕绥新曾在人大会上领着政府一班人举手宣誓,那是何等庄严,何等虔诚,竟使得全场热血沸腾;原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国光多次疾呼“谁不反腐败,就叫谁下台”,又是何等“斩钉截铁”;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明明滥用职权谋私自肥,却常常教育部属要“用好人民给予我们的权力”;明明疯狂受贿上千万元,却在大会上告诫干部:“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那么多干什么?”尤其是他那句“想到广西还有一百万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是觉也睡不好呀”的“真情表白”,更是让百姓“感激涕零”。
前不久落马的两位高官,再次让我们见证了贪官做秀的“大手笔”。一是原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在东窗事发前两天还在反腐倡廉大会上慷慨陈词:“反腐倡廉是全社会的事。公开是监督的前提,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二是深圳市前市长许宗衡,颇多“廉政事迹”,其“不飘浮、不做秀、不忽悠”、“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的“为政宣言”,曾广为传播,引来媒体和群众的一片赞誉。可让人们意料不到的是,许宗衡用超常的“贪绩”,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最大的败笔、最大的遗憾、最难堪的骂名……
郑通卫、王华元、许宗衡之类“双面人”贪官频现,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的神经,牵制了人们的视线,模糊了人们的判断,无疑增加了反腐倡廉的难度。不过总不打紧,既然原本就是些披着羊皮的狼,或是有着“贞节牌坊”的“婊子”,那么,时间总会让他们原形毕露的。善良的人们必须对这类把“廉政”挂在嘴上,经常信誓旦旦的大官小员保持高度的警惕,绝不要被他们一时的“义正词严”表象所惑,不仅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更要“察其质”,让那些善于伪装的贪官在民众监督的“照妖镜”下原形毕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