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公款健身成为官场“显规则”
高福生
现实生活中,公款吃喝、公款按摩、公款旅游、公款追星、公车私用等“非典型腐败”,可说是无处不在,大家心知肚明,见怪不惊,早就成了官场“潜规则”。在运作方式上也是“偷偷摸摸”、“水里下尿”,不会恣意张扬。哪知道,近段时间竟有不少地方,打着“拉动内需”、“关心干部身体和生活”的旗号,将“潜规则”变为“显规则”,公然让这些见不得光的东东变成了白纸黑字的“政府规定”,上了“红头文件”。
据报道,就在淮南市如此这般在“公款消费”上大胆创新,动用专项财政资金,由组织部牵头、体育局经办,光明正大地为全市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谋“福利”之前,深圳亦曝“公费按摩”奇闻——市建设局“一不小心”,竟然将该市处、局级以上官员可以公费享受公款按摩、钓鱼、足疗、推拿等疗养项目的内部消息公布在网上,露出了领导干部们除了“三公消费”之外隐藏的诸多灰色待遇的“黑洞”,引来了网民的口诛笔伐。
笔者注意到,不论是淮南副处级以上干部人均2580元的“健身贵宾卡”,还是深圳局级干部4000元/人/年、处级干部2100元/人/年的“公款按摩”标准,这些引发非议、被老百姓痛斥为“准腐败”的消费行为,已不是官员的“自选动作”,而是在“组织”的“亲切关怀”下,成了少数人名正言顺、公开“享受”的权力快餐。这在当前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保增长、保民生首当其冲、任重道远的大背景下,无疑是偏离了国家拉动内需的指导思想。
行政奢华有禁不止,“潜规则”变成“显规则”,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特权思想,没有把把群众的呼声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更重要的是与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公款开支成为“豆腐预算”、内部化、隐蔽化有关——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常常是预算归预算,支出归支出,长官意志比较严重,一般是主要领导怎么说,财政支出就怎么付。如此,群众即便想监督,也常常是有劲使不上。
在当前国情下,我们既要千方百计遏止“公款健身”之类的“潜规则”,更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大兴厉行节约、为民办实事之风,强化各方监督,让“豆腐预算”变成“铁预算”,叫停这种有组织的“福利腐败”,莫让其成为官场“显规则”。窃以为,官员要“身强体健”,既无需花公家的钱,也无需掏自己的腰包——管好自己的“嘴”,莫用公款“喝坏党风喝坏胃”,吃出高血糖高血脂;用好自己的“腿”,少坐公车多步行,深入车间和地头,打几身泥滚,出几身黑汗——足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