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百余官员“不在状态”,还该打谁的板子?
高福生
曾经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实行“无为问责”的湖南岳阳市,在新一轮解放思想过程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提出对全市“不在状态”干部,“不换状态就换人”,以形成一种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
经过暗访调查,16名因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的干部被通报批评。目前,全市有103名“不在状态”的干部受到处分。(2009年1月4日《新京报》)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guonei/2009/01-04/008@060908.htm
众所周知,岳阳地处长江、洞庭湖交汇处,是湘北名城,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岳阳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利用优势,把握机遇,使岳阳的经济社会步入了“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但仍存在少数班子、个别干部不在状态的现象,主要有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狭隘小气、排斥开放,消极怠工、应付了事,贪图享受、玩物丧志,回避矛盾、不敢担当等八种形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贪官徇私舞弊、损公肥私,早就有各种政纪严苛;但“不在状态”的官员则不同,即使毫无领导能力、长期碌碌无为,但只要不犯大错、不因违纪违法受到追究,就可以官照做,“俸禄”照领……这些迹象表明,“不在状态”虽非贪污、受贿之罪,却有违背党心、民心之过。正因如此,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岳阳市委、市政府将“不换状态就换人”作为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全面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不可否认,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岳阳就有103名“不在状态”的干部受到处分,这样的“战果”确实辉煌,令人击掌叫好。但在叫好的同时,却又让人生出一些疑虑:在这些受处分的干部中,有不少是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之类的混混官、懒惰官,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太平官、逍遥官,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的“南郭先生”。笔者禁不住要反问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领导干部“不在状态”、长期“不在状态”?
一是与上级部门用人失察有关。从相关报道中我们得知,一些干部“占着茅坑不拉屎”,对本职工作敷衍塞责,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不能把握,却依旧能“为官一方”,说明当地的组织部门没有很好地重视“民意”,没有抓好一年一度的干部目标管理考核;二是与上级部门工作作风飘浮有关。一些部门和单位下基层检查前,喜欢打招呼,下去时前呼后拥,检查中走马观花,结果看到的是经过“导演”的场面,听到的是经过“加工”的汇报,根本看不到“庐山真面目”,致使“滥竽”长期“充数”,蒙骗领导和群众。
由是观之,在将问责的板子打向“不在状态”者的同时,上级部门也难辞其咎,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只有正视问题的实质,上下联动,标本兼治,既像对贪官的处理一样,不心慈手软,不姑息放纵,又注重铲除滋生“不在状态”官员的土壤,建立长效机制,靠制度搬掉“不在状态”者屁股下的“铁交椅”,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常态,成为一种好的“官德”和新的“为官文化”,才能使“不在状态”的干部少之又少。
改革路上最难弄的拌脚石和拦路虎就是“不在状态”者。在当前国情下,治理“不在状态”痼疾,一靠官员自身发奋努力,在其位谋其政,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二靠上级组织部门在考核任免干部时,多听取“民意”,用“民秤”“称”官,不作为就让位,将“不在状态”者及时“淘汰出局”,并严格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三靠上级领导端正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经常深入基层,检查莫“简查”,使自己经常耳聪目明,让“不在状态”者及时“原形毕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