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缘何向“一把手”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
高福生
《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美西战争时期,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把一封重要的信交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在哪里,也没有任何的联系方式。安德鲁·罗文,一个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几经冒险,以其绝对的忠诚,奇迹般地完成了这件看来是“不可能的任务”,最终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并及时带回了重要的军事情报。一百多年来,“送信”早已成为一种主动工作的象征,成为人们责任、忠诚、勇敢和团队精神的象征。
通读全书,人们不难发现,故事的主人公罗文堪称是一位将“服从精神和执行”完美结合的典范。他从美国总统手中接过写给加西亚的信时,并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哪儿?” 也没有问“为什么要让我去?”“如何与他联系?”更没有以谈判的口吻问“这次行动后,我会得到什么奖赏?”拟或是磨蹭拖拉,迟迟不肯上路,而是忠于上级的托付,带着一种责任、义务迎难而上。丛林密布、山峦险峻、蛇毒水臭、蚊虫凶猛、敌军穿梭,他都无所畏惧,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由是观之,张文雄向全市“一把手”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其目的可说是不言而喻。一是希望通过赠送这本书,给官员们灌输一种理念,一种企业中通行的“执行文化”理念,强调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执行力;二是必须有热爱事业的精神,投入巨大的热情,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要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三是力图运用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和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通过抓执行文化建设,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
现实生活中,不少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加西亚”,也敬佩“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但离真正的“送信人”角色却相去甚远。比如,上级机关在制定政策时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但政策出台后就是会议传达会议,文件贯彻文件,一大堆好政策到下面最后变成废纸一堆;老百姓到各个部门办事时,“一推三六九、一拖二四六”的遭遇时有所闻;一些官员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总是接受得不痛快,答应得不干脆,不是跟领导讲这个条件,就是向领导说那个难处,甚至一遇困难就不敢前行,一遇阻力就撒手不干……
这些迹象表明,当前衡阳经济社会的发展,缺少的不是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正确决策和支持,也不是没有好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以及鼓舞人心的目标,而是“送信人”和“执行力”。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发展,光有意图、决策、战略那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执行。执行有力、执行到位,不服输、不怕苦,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就会事半功倍;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送信人”不爱岗、不敬业,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就不可能把工作当做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也就不可能做出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业绩来。
一百多年来,《把信送给加西亚》一直在激励、鼓舞、鞭策着人们,社会在呼唤着、寻觅着、锤炼着送信的人。而今,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不仅“言传”——通过赠书、制定措施来培养干部的执行力,同时也“身教”——让“读书伴随整个生活”,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执行力。自履新衡阳以来,不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还多次现身当地政务论坛,倾听基层声音,青睐网络民意,重拳整肃干部工作作风,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榜样,令人击掌叫好!
期盼各级领导干部告别“从领导讲话和文件中记几个时髦的概念、背几段精彩的词句,或现炒现卖,或装点门面”的不良习惯,走出“干什么都凭经验、不屑学习”的误区,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忧患意识,真正静下心来读读这本小说,领会其丰富内蕴,培养一种主动、主动、再主动的品质,在工作和生活中尽自己之才干,展自己之智慧,扬自己之风帆,创辉煌之业绩,不断寻找“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重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让人人都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