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要求小学生般严禁开会打瞌睡尴尬了谁?
高福生
广东此番“大动干戈”向不良会风“开炮”,实乃“师出有名”。在去年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有52位同志未能出席26日上午的分组讨论,其中有25位同志未说明缺席原因,有6位同志未办理任何请假手续;有13位同志没有事先请假缺席26日下午的全体会议;在12月27日上午举行的“广东学习论坛”第47期报告会上,有21位同志没有事先请假而缺席;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其他会议也多次出现类似情况。
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尚且有这么多人不假缺会、会风不正,其他一些小规模的会议就更不用说了。在一些地方的会场上,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镜头”:参会者不按要求参加会议,擅自安排他人顶替者有之;有事不请假,随意缺席者有之;不遵守会议纪律,迟到或早退者有之;台下的已到齐坐定,台上的却姗姗来迟者有之;听会时心不在焉,左顾右盼,闭目养神,呼噜瞌睡,丑态百出者有之;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手机乱响,嘀咕不断,烟雾缭绕者也有之……
多年来,我们在治理文山会海上,可说是”禁令“不断,但开会“迟到、早退、打瞌睡、接听手机”等不良会风却禁而不绝,甚至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因而,当广东以“两办”文件发布规定,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对不良会风进行“严禁”时,除了给人一种短暂的快意之外,并未察觉出有多少新意,甚至让人深感“无奈”、哑然失笑。君不见,这些“禁令”所“禁”者,有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基本礼仪,并不是什么高难度动作,无须以专门的文件来特意强调。
可事实上,这样的文件和禁令却在年复一年的下发,官员们小学生般的习气和“表现”也是有增无减。除上面列举的不良表现之外,“主席台”上的一些“领导”也在为不良会风推波助澜。近年来。大小会议的“主席台”比过去更加拥挤了,一排坐不下,就设置两排三排;作“重要指示”的领导比过去多了,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强调”就是“重申”;台上“遛会”的领导也多了,一些领导常以“还有一个会”为借口,一上场就“先讲几句”,再说一声“对不起”就起身告辞……
由是观之,在会上打瞌睡、接电话固然可恶,但在某些时候也是会议内容和会议主讲的试金石。“台上”不严肃,会上的空话套话太多,即使再严禁再“严打”再“封杀”,也照样会有人打瞌睡、玩手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在我看来,要使会风顽症得到彻底的根治,不只是在会场点几次名、说几句狠话、发几个禁令就能见效的,必须动真来硬、触及根本,增强会议的“可开性”。比如,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就不要开,可长可短的会议要力求短,可大可小的会议要尽量小……
在控制源头的同时,还要从领导自身做起,减少陪会领导,简化主席台设置,最好是像国外那样在主席台上只设一个“发言席”。不要什么会都要求“一把手”参加,更不能让与会领导这个强调几点、那个补充几点,人为地制造“瞌睡”气氛。“主席台”上的会风正了,自然会对台下的会风起到良好的示范。在此基础上,再对“禁令”的落实较较真,少搞“下不为例”,多搞“现不为例”,不仅要影响官员的评优评选,严重的还要摘其官帽。如此,谁还敢在开会时迟到、早退、打瞌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