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雁城美摄
雁城美摄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28
  • 关注人气:5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唱响政府机关办公楼“能耗审计”歌

(2007-12-24 21:28: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政经评论
 唱响政府机关办公楼“能耗审计”歌
高福生
 
     日前,湖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将在省直机关和高等院校开展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2007年12月底启动对第一批单位的审计程序,包括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25家省直机关办公楼,以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教学办公楼。(2007年12月22日《长江商报》)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htm/2007-12-22/71781.htm
     长期以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用水、用电、用气等各种能耗方面大多是采取“实报实销”,由政府财政买单。在这样一种“潜规则”下,不少国家机关办公大楼既没有节能降耗方面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具体的责任人,一些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人员普遍存在“花公家的钱不心疼”的心态,节约意识甚为淡薄,导致能源大量损耗。2004年,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问卷调查显示,一名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耗电量,就相当于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量。 
     从相关报道中我们还得知:我国政府机构(包括教育等公共部门)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国——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专家估算,如果通过加强节能监督,采取节能措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可节能40%。以此类推,仅武汉市每年便可节电2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如此巨大的节能空间,令公众对政府部门的“能耗审计”寄予厚望。
     事实上,对政府办公楼实行“能耗审计”并非武汉首创。针对办公及公共场所用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国家建设部从去年开始便在全国建立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并选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31个示范省市开展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目前,这项试点工作正在上海等地有序开展,不少地方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制度、超定额加价制度、新建政府办公建筑等大型公共建筑强制性节能检测和能耗指标标识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建筑节能活动的开展。
      这次湖北省政府推出的“能耗审计”,给人一种刚性约束力之感。一方面,它不再停留在以往的号召、倡导上,而是下发红头文件,通过强制机制使节能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和自觉习惯;另一方面主动突破节能监督工作的“盲区”,率先拿自己开刀,从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开始,组织专家组分期分批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能源审计,并在政府指定的网站和新闻媒体上“晒一晒”各自的能耗账。这种“要求老百姓做到,政府首先做到”之举,不仅仅是让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感受到了“压力”,更重要的是能促进被审计单位“自律”,令人击掌叫好!
      窃以为,在抓好对政府办公楼“能耗审计”,增强审计、公示程序透明度的同时,还要在政府、军队、学校、医院等不同领域,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典型建筑和关键用能设备进行节能试点,同时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岗位,选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能源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全过程监控、实施节能改造、改善节能运行管理,推广节能新技术等办法,创建一批“节能型机关”、“节能型医院”、“节能型学校”,引导政府机构实行节能消费。
     如此多管齐下,“能耗审计”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能在实践中叫好又叫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