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教育进课堂别再“羞羞答答”

(2007-11-05 18:40:00)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教育评论
 性教育进课堂别再“羞羞答答”
高福生
 
     日前,一场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模式课”在广州四中举行,55名初二学生以情景剧、参与式访谈方式与青春使者大方地“谈情论性”,并与性学专家、教师、家长以及媒体记者组成的“成人方阵”平等地展开对话,倍受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欢迎。广州市计生部门计划从明年起联合教育、卫生等多个职能部门在全市各区的中学开展试点,针对中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模式课”,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参与式”的培训,增加对“性”的正确认识。(11月4日《信息时报》)http://edu.chinanews.cn/edu/xyztc/news/2007/11-04/1067758.shtml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生理上性成熟年龄普遍提前。据报道,在广州市小学五、六年级中,已有3成以上的男孩和女孩具有了性成熟的标志,分别出现遗精、月经初潮等生理现象。特别是,当今发达的媒介,诸如影视、网络等,在为青少年性早熟“推波助澜”,加上学校、家庭性教育不到位,导致中学生恋爱、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感染性传播疾病、性犯罪等人数大为增加。来自广州市妇婴医院人流室2007年1月~7月的数据显示,该室每月大约300多女性做人流,其中未成年人占1/4~1/5。
 
     事实上,性教育进课堂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在一些大中城市,性教育不仅进了大学、中学课堂,有的还进入了小学课堂。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家长甚至多数教师,在面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时候,依然是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见这样的“镜头”:课堂上的性教育仅限于生理卫生教育,“性与生殖”这些敏感话题很少被提起;当老师谈到月经时,学生们都害羞地低下了头;当讲到该如何对待“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的问题时,同学们则掩口而笑……至于以情景剧等为载体的“深度性教育”更是闻所未闻。
 
     在国外,性教育早就进入了中小学课堂。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性教育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有的国家如瑞典、荷兰等,甚至是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都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性教育内容和体系,并被严格要求按“教学进度”实施。对他们而言,学习性知识就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他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但是,对于生性羞涩的中国人,怎样把“性”告诉孩子,确实是令家长、老师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以至于我们的孩子到了十二三岁情窦初开了,仍生活在对“性”讳莫如深的家庭、社会环境中。
 
     窃以为,在现有国情下,要使性教育进课堂不再羞羞答答,还任重而道远。当务之急,一是要成立中小学性教育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老师,让性健康教育成为有编制、有资金、有教育书籍的一门课程,不仅要进入中学课堂,也要进入小学课堂;二是要走出“性教育就是性安全教育”的误区,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青春期婚前性行为的恶果上,而更应该关注恶果是怎样产生的。因为,再好的“贞洁教育”也会有“越轨”行为,再好的“避孕套教育”也仍然会有人意外怀孕而人工流产;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性教育进课堂的“模式”,通过多种载体将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审美等知识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性教育能力。
 
     我们不仅期待性教育堂堂正正进入中小学课堂,也期待老师们在授课时“放开”自己,对“敏感问题”不再羞羞答答、一跳而过。当有一天,我们也能像瑞典人那样,把性教育当作“终身课程”,谈“性”就如谈吃饭睡觉一样平常,那么,我们的性教育进课堂就取得了真正的成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