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慢为纪检干部变身便衣神探叫好

(2007-05-01 19:23:01)
标签:

便衣神探

纪检干部

暗访密拍

公款吃喝

分类: 政经评论
 
     今年3月8日,河南汝南县下发红头文件,在全县范围内狠刹公款吃喝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日中午在家里饮酒也将受到处罚。为了让规定落到实处,该县纪检委的30多名工作人员变身便衣神探,拿着DV到各酒店进行拉网式暗访。整风开始仅仅月余,已有公安局、计生委、环保局、检察院等多个部门的30多人受到处理。(4月30日《新京报》)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65/2007/04-30/015@010218.htm
 
     事实上,让纪检干部变身便衣神探,采取“暗访密拍”这种“非常手段”来根治公款吃喝顽症,并非河南汝南县首创。在笔者的印象中,先后有青岛市纪委、重庆市綦江县纪委等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有的地方和单位甚至启用了针孔摄像机和录音机。尽管出现了一时的“轰动效应”,使公款吃喝风有所收敛,但实际效果如何,却鲜有令人欣慰的后续报道跟进。
 
     众所周知,密拍属于国家法律严格控制的措施,其适用主体一般仅限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而且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在主体、范围、方式和监督手段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让纪检委的工作人员“全体出动”,拿着DV到各酒店进行拉网式暗访,表面上看是一种创新之举,体现了依法行政,纠风为民的良好愿望,实则于法无据,极易侵犯他人隐私,是一种霸道和简单的监督方式。
 
     更何况,在现有体制下,让纪检干部“变身”便衣神探,其监督的有效性难免让人生疑。因为纪检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曾经工作过、生活过的老单位、老同事,拟或是被偷拍的违规行为来自高权重的部门或领导时,难免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一是在“怕得罪人”思想的支配下放弃监督和惩罚;二是因“铁面无私”、“义不容情”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遭到“逆淘汰”;三是会被违规者收买,使监督本身沦为一种可寻租的权力。
 
     由是观之,让纪检干部变身便衣神探去暗访密拍,去根治嘴上腐败,只是权宜之计,不是治本之策,偶尔用用无妨,千万别当成济世良方。只有借鉴国外限制公款吃喝的办法,大力推行公务用餐费用公示制和实名制,用群众的眼睛代替密拍摄像头,使公务员宁愿自己掏腰包到外面请客,也不愿意忍受繁琐的报销手续,吃了之后还要接受“示众”,甚至让闯红灯者留下“臭名”、“下岗”等,方能让那些“馋嘴”者不敢轻易张嘴、大吃大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