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习型教研组 |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武汉市蔡家湾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洪山区教育呈二元化结构,追求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是教育局的工作思路。为此,教育局制定了以“治薄弱、强基础”为主题的治理方针,对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学校,教育局加大投入力度,使其办学更加规范,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尽快成为洪山区的名校、示范学校和一流学校。蔡家湾中学是洪山区的一所农村学校,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飞跃,连续七年获得洪山区中考立功单位,连续五年获得洪山区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立功单位的称号。同时,校园环境、师德建设、学生素质等各方面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抓住教育局提供的发展契机,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为了加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提出了“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的课题。
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承担了湖北省“十五”重点课题《以学习型组织为导向的学校组织变革》,蔡家湾中学提出的“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是这个省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并且从中独立出来,申报了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同时,为了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蔡家湾中学还申报了四个区级课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要让学校可持续发展仅靠热情是不够的,要有科研做支撑。原来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趋于常规化、形式化,教科研工作在几年前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薄弱点。随着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加强,学校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教研组率先对创建学习型教研组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成效,教研组工作远比其他教研组出色。其他教研组虚心学习,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焕然一新。学校为了教研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所以,极力寻找契机,形成学校教科研的品牌。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将教研组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省内外有一些教育研究者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一些研究,他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学习型教研组的构建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思路。但总体来看,对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在我国还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大多数教育研究者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阐述上,仅有相关学习型教研组的理论阐述、教研组效能与组织学习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可能的发展策略等报道。本课题旨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应用到教研组活动中,使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与实证分析进一步深入,从而形成实用的科研成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途径,而且在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中,我校已有了初步的探索。因此,我校提出了本课题。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可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能力、学习效率和业务素质;可以培养教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不断开发教研组的组织潜能,形成团体优势,建立良好的学习研究机制;可以促使教师养成自觉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型教研特色;可以指导教研组长探索可操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策略,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进步。最终打造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鲜明的教学特色和风格的课题研究队伍。
同时,本课题研究还在于为兄弟学校推行学习型教研组提供可操作的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学习型教研组就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形成教研组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教研组和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工作的教研组。
因此,我们认为开展课题研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学习型教研组教研活动方式的研究
2、学习型教研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学习型教研组教研活动方式的探索
学习型教研组成员自主性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难点项目:
学习型教研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成员职责
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进步的法宝。教师,传授知识的人,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更应该把握好这个武器。以前,存在教研组工作和活动浮于形式的现象,学习的目的根本没有达到。现在,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可以使学习更加规范,让学习成为教研组的日常行为。原来的僵硬的学习状态变为自主学习、系统学习。为此,学校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教师读书活动方案,使读书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良好习惯。
3、实施导师工程,培养骨干教师
教研组以培养青年教师为侧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线,以教学科研为前导,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校制定了《武汉市蔡家湾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师德工程、导师工程、精业工程、健康工程。
4、建立备课组交流制度
备课是教学的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教研组内成立以年级划分的学科备课组,强化备课组建设,指定骨干教师为备课组长,共同研究大纲、教材、学情,精心设计教案,从效果、风格、艺术上进行思路设计和实施。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5、建立学科知识专题讲座制度
在教研组建立一种制度,专题讲座的制度,可以使教师进行合理的交流,实现学科知识的互补,可以快速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
6、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因此,对于一线的教师,提倡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故事,并且将其作为一个长期行为。
7、加强教研组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研组之间加强联系,取长补短。有的教研组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方案和思路很有创新意识,具有良好效果,其他教研组可以借鉴和学习。
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一位教师的课堂推门听课,不限学科,不限教研组。
充分利用公开课、示范课、探究课、教育开放月等有效资源,开展全员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提炼、总结教学得失,从而达到共同受益、共同进行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
1、行动研究法: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教学实践,并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行动研究并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而是日常工作、改革、科研三者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
2、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整理。
四、课题小组成员及分工
胡新村—课题小组组长: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经费保证。
杨华亮—课题小组副组长:负责课题实施的技术指导工作。
郑绍东—课题小组副组长:具体操作,负责课题组成员、教研组、各处室之间的协调工作,保证课题组正常运转。
胡军—课题小组成员:提供地点、物资、设备保证
李秀琴—课题小组成员:负责《学习型教研组的一般教研模式》的研究。
郑继平—课题小组成员:负责《学习型教研组成员自主性发展研究》的研究
史艳—课题小组成员:负责《学习型教研组的一般教研模式》的研究。
张琼—课题小组成员:负责《“学习型教研组”组长的基本条件和能力》的研究。
杨艳—课题小组成员:负责《学习型教研组对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影响》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预计进度
本课题研究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制定相应的研究任务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使课题研究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条不紊。
1、研究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7年2月)。搜集资料,制定、论证课题实施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确定对象,组建课题组,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聘请专家指导。
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2月)论证研究课题,制订计划,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培训,请专家点评;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并论证;开展研究工作;研究阶段小结。
3、研究总结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对照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全程总结,整理资料,对有关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完成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推广与完善;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六、课题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1、课题研究的硬件平台
(1)
(2)
2、课题研究的软件平台
课题组名单:组长——胡新村
副组长:杨华亮、郑绍东
组员:胡军、李秀琴、郑继平、张琼、史艳、杨艳
胡新村:主管校长,从教20余年,是洪山区英语学科带头人,洪山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杨华亮:教学副校长,从教30余年,高级教师。
郑绍东:负责教科研工作的教科室主任,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获得湖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省级二等奖。
胡军:教务处主任,青年骨干教师,2005年获得第十八届中国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科研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得全国优秀体育教学课时计划评比全国三等奖。
李秀琴、郑继平、张琼、史艳、杨艳:各学科教研组组长,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杨艳是区级优秀青年教师。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应用
1、成果:
(1)蔡中学习型教研组课题案例集
(2)语文教研组论文集 —— 语文教研组主编
语文教研组反思集 —— 语文教研组主编
数学教研组论文集 —— 数学教研组主编
数学教研组反思集 —— 数学教研组主编
英语教研组论文集 —— 英语教研组主编
英语教研组反思集 —— 英语教研组主编
科学教研组论文集 —— 科学教研组主编
科学教研组反思集 —— 科学教研组主编
政治综合教研组论文集 —— 政治综合教研组主编
政治综合教研组反思集 —— 政治综合教研组主编
(3)结题报告《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
2、应用:本课题研究形成成果后,可进行推广,在洪山区初级中学的教研组工作中,结合各校实际情况起到一个指导、借鉴和参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