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骚莎碰上中国功夫

标签:
旅游古巴七色地图中北美三原色 |
分类: 中北美8国游记 |
“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 二二三四 五六七八……”
黄昏的哈瓦那街头,我正准备去海边溜达溜达,突然在街边的一个广场上,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那是非常标准的中文,口令清晰而响亮,听到久违的乡音,我好奇心大作,向着广场的方向走去。
一个光头的精壮古巴男子,兰背心,红裤子,手中一把红扇子,声音就是从他的嘴里发出来的。
在他的带领下,一帮男女老少动作整齐划一,表情庄严肃穆,手中的扇子噼里啪啦翻飞作响,感情这是在练“扇子功”。
我坐在一旁,也附和着他的声音帮着数起了口令,你的发音再标准,能比上俺这原汁原味的?呵呵。
不料,那领头的朝我笑了一下,随手递给我一把扇子,还让我起来比划比划,他哪里知道,我可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再说,在国内大街上玩扇子的,主力是中老年妇女。
“我们练习的是中国功夫,不是舞蹈”,我看出来了,这里进行的,是以扇子为道具的拳脚功夫,看得出来,这个光头男子是有两下子的,动作虎虎生威,自有一股威严之气。
他手下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个亚裔老太太还不错,这个小胡子老头就差点事,看见我盯着他,自己似乎不好意思起来,忸忸怩怩,动作乱成了一团。
这种功夫形式,应该算是中国功夫在古巴的改良。
旁边还有一帮动“真家伙”的,练习的是中国的棍术,看来已经告一段落,正坐在一起休息。
中国功夫,身体素质很重要,所以棍子就当起了跳高的横杆。
我的中国功夫衫
往前走是一个更大的广场,卡斯特罗的大幅肖像之下,音乐阵阵,一大群青少年正在跳起古巴的骚莎舞(SALSA)。
呵,中国功夫和古巴舞蹈摆起了“擂台”。
古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帝国拓殖、海盗洗劫、独立战争、政治干预与经济封锁,每段过程均如枷锁一般,将古巴牢牢禁锢。苦涩的历史却造就出了一个快乐而能歌善舞的民族。西班牙拓殖者、非洲黑奴与中国苦力全都化为多采多姿的古巴文化。
“SALSA”本来是一种调味酱,后来被演化为舞者狂野和热情。骚莎舞的主要律动是来自于古巴的非裔奴隶。在古巴,骚莎舞是最流行的舞蹈形式,从街道到舞台,各领风骚。
古巴人拥有著名的好身材(还记得古巴女排姑娘们吧),而他们一点儿也没有“暴殓天物”,在骚莎舞的舞动中,将他们的好身材发挥到了十分。
骚莎舞起源于古巴,已经发展成为欧美非常流行的社交舞蹈之一。并逐渐被分为很多种风格,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骚莎舞都有所不同,但基本步伐雷同。
旁边是伴奏的乐队,手中的东西不大,鼓捣出的动静可不小
广场上的青少年,男的女的,一水儿的挺拔傲人身材,在快节奏的音乐伴奏下,飞快地旋转扭动着。
大多数人的乐感都是出奇的好,偏偏脸上的表情,几分纯真而又漫不经心,有的人嘴里还叼着个棒棒糖,真是淋漓尽致而又自然生动的表演。
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一个四处可见的场景,却印证了一点。在古巴,有一样东西是从不缺乏的,那就是快乐的人们用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打造的流动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