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孩子接受大学教育最受益的是什么?
(儿在大学圈征文)
女儿进入大三一个学期过半了,感觉女儿慢慢地成熟起来,尽管这所大学只是学院,但学习氛围还算不错。女儿似乎也看淡了一些事情,比如关于合校的事,山财与山经联合申报博士点成功,意味着不久将要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至于女儿2012年毕业证上能否盖上大学的章,女儿保持淡定的心态。
我也问过女儿:“从你的角度来说,你觉得自己上大学最受益的是什么?”女儿看着我说:“第一,自学能力的提高,大学与中学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有些专业课很难,需要自己课下下功夫;第二,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了,学会理解别人,尽管看透了一些人和事,又不能说穿,但心里明白自己该怎么做。第三,我学会了拒绝,处理一些事情比较理智和果断。”
那么,大学教育意味着什么呢?看看百度的解释——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教育意味着一种投资,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年轻人从这种投资中获得一种人生的力量——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含两个方面:思考的能力和意志的力量。
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是,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使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加明确,注重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包括学习能力,为人处事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等等。
女儿读大学两年多来,我感觉从以下几方面获益匪浅:
一、专业学习有了兴趣,明确了职业方向,有了责任感。
女儿学的金融学专业,用数学比较多,学习压力也很大,随着专业课学习,女儿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模拟炒股、炒外汇都很上心,尽管是虚拟货币,但操作得非常投入。还根据老师课堂上讲得给姥姥分析买哪只股票潜力大,适合做短线还是长期持有等等。
女儿的目标是考研,但金融专业考研压力相当大,也许会有很大风险。但平时扎实努力,用行动诠释责任,将来才会有所回报,即时失败也无怨无悔。
女儿暂时没有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打算,用女儿自己的话就是“不想给自己留后路”,否则就没有动力了。女儿的职业方向是将来从事证券或其他金融行业,这也是进大学不久就明确的职业规划。
接受高等教育,让女儿学会了思考人生和规划自己的未来,也希望借助这种无形的意志力,促使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力争优良成绩,注重综合素质提高。
学生应该以学为主,大学期间尽量保持优良的成绩。只要自己尽力了,偶尔几门课程考试不理想也没什么大碍,关键是自己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走上社会能自学更多的知识。
女儿除了专业课学习比较认真,选修课也基本保持良好以上,平时看一些课外书和期刊,以增加知识面。一些生活常识女儿知道的也不少,如不是高中化学学得不太好,也许不会弃理从文,其实女儿很喜欢生物,也很羡慕医生的职业。
在奖学金方面,女儿还是希望每次能拿到,尽管看淡了名次,有些加分也不太合理,但有总比没有好,它也能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大学里,老师教给学生的最宝贵的东西是如何学习。授之以“渔”,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通过参与社团活动,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
大一开始女儿曾加入了三个社团,因学业负担较重,经过理性考虑,大一下学期后陆续退出两个社团,只保留爱心公益协会负责人到大二结束。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包括组织义演、义卖,慰问残疾人,组织义务献血、为灾区募捐、协助商家作产品宣传等,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学会了关爱他人,增强了集体观念。
女儿大一期间参加了校啦啦操比赛,两个月的训练锻炼了意志力,获得一等奖。女儿也积极参加运动会等集体活动,平时乐于助人。
女儿节假日还多次参加泉城义工活动,尤其是那次陪山大留学生泉水游,锻炼了女儿的口语能力,激发了学习口语的兴趣,为后来顺利通过荷兰交流面试增加了信心。
四、学会了与人相处,理解他人。
首先是与舍友友好相处,女儿有些小事不太计较,但大事坚持原则。比如有的舍友不做值日或自己刚打扫完,别人又把垃圾扔篓子外面或不套垃圾袋,女儿会善意地提醒,耐着性子做自己的值日。别人不小心损坏了女儿的盆子或暖水瓶,也不好意思让人赔。有时别人误会了自己,心情很郁闷,给好朋友诉说后气就消了大半。
有时,女儿午休或凌晨还在梦乡时,舍友早起搞出很大动静,尽管心里很烦,但毕竟得朝夕相处四年,也许她不是故意的,自己没意识到罢了,也就放平了心态。所以,女儿在班上的人缘还不错。但我也告诉女儿可以婉转地告诉对方,彼此多都为别人想想,对人应该宽容理解,但也不要太“惯”着别人了。
在与异性同学相处时,女儿表现得非常理性,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不轻易接受异性的单独邀请,学会了拒绝。无论是女儿帮助过同学,对方要请吃饭,或者同学帮助过自己,半开玩笑地让女儿请客,女儿总能找适当的理由和方式婉拒或扯平,女儿不想欠男生的人情,这似乎显得有点“冷”,但我支持女儿的做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