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山摩崖造像
名称:半月山摩崖造像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年代:唐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
级别:国保(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半月村,有一座山势走向形如弯月的小山,山腰之间,凿刻着一尊巍巍大佛,这便是半月山大佛。
大佛造像凿于半月山西坡的半弧形怀抱之中,坐东向西。造像窟从山腰直达山顶,为梯形敞口平顶龛。窟高22.8米,中宽12.6米,进深8米。
佛像的上半身全部遮护于窟内,保存完好。膝部以下伸出窟外,局部风化。
造像坐高22.25米,头长4.3米,脸宽3.5米,肩宽7米。头顶满饰细螺髻,额间开白毫相,头后绘有圆形佛光,弯眉、凤眼,双目俯视,圆鼻、厚唇,两耳垂肩,下颌丰颐,呈双下巴,颈项饱满,刻三道环形纹。
外着双领下垂大衫,衣纹垂直平行,内着僧祗支,袒露胸口。腰间束带,带下衣纹呈U形。善跏趺坐,两手自然下垂,手掌抚膝。整个造像比例匀称,神态自若。
半月山大佛始凿于唐,成于宋,历三百余年而成。造像窟南壁上部依稀可辨有“贞元九年(793)八月十五日”纪年题刻字样,中部刻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摩岩题刻《大佛会碑序》一通,记:“邑有大佛寺者,因大佛而得名也,创始于唐贞元,开眉于宋绍兴......”明朝邑人熊永懋《改修净悟院为大佛寺记》说:“半月寺在半月山,其寺旧名院,曰净悟,未稽创于何时。惟唐贞元九年,不知何许人凿巨佛于悬岸之上,高可十寻......宋绍兴元年(1131),汝南梅修开巨佛眉目。皇明景泰七年(1456)丙子,山之人罗恕、严子恭等以半月名山。”
从佛教造像的仪轨看,半月山大佛的法式与乐山凌云大佛属同一类型,皆为双手抚膝倚坐式弥勒佛造像。
整体来看,半月山大佛结构雄浑古朴,气魄宏大,一望而令人产生敬畏之心。而佛像面部丰润,双耳垂肩,表情安详恬静,目光平和下视,又显得端庄慈祥,给人一种宽怀敦厚的感觉,使人觉得可亲可敬。
碑序旁另有摩岩诗碑、题记十五通,字迹已多剥蚀残缺,留存较全者,有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摩岩诗刻,曰:“唐(朝)知名寺,资(州)大道场,悬崖低翠艾,乱石杂修篁。忆古寻遗迹,凭高入异乡,西窗好(观)景,少憩赞公房。”
此外,龛窟南侧岩壁约40米内还残存有三个小龛,见方米余不等,内中造像皆风蚀毁损。
半月山大佛逾千年风霜雨雪,风化剥蚀不可避免。1991年5月,半月山摩岩造像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有关部门对大佛进行了维修复原,并新筑护坎、石栏杆及山前踏步104级,更显得巍峨壮观。2013年3月,半月山摩崖造像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