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城东南,青衣江畔,一山独胜,名唤乌尤,山有一峰,称为挂榜,峭崖峰顶,一座白塔,巍巍临江而立,这便是洪雅修文塔。
修文塔位于洪雅县余坪镇福宝村,距洪雅县城约8公里。1986年5月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洪雅县志》载,修文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或说建于天启元年(1621),建塔的用意在于偃武修文,吉兆文教昌盛、多出仕子才杰,所以取名“修文塔”。或说,这里曾有真迹寺,北宋田锡曾在寺里读书,田锡“登第后以修文名山”。
又因远眺塔影呈白色,是故当地百姓也叫它做“白塔”。
明末,修文塔毁于战火,清嘉庆十八年(1813)知县王好音重修。1994年村民集资对塔心室进行地面维修。2003年修文塔遭雪击,塔身五至八层出现裂缝,当年12月,县财政拨款10万元进行了维修。
在5•12汶川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中,修文塔均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塔身倾斜迸裂的险情。2015年6月,文管部门开始对修文塔进行维修加固,2016年2月,修缮工程完工,修文塔重现夕日风采。
经过维修后的修文塔,总占地面积3335平方米,新建业务用房112.18平方米,围墙77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
修文塔坐东向西,为方形密檐式砖石结构塔,建筑风格独特。
塔身外形逐级内收,檐牙施叠涩,檐下分别饰真假小窗,有较高的建筑艺术。
塔身平面占地60平方米,高约36米。塔基用40乘60厘米条石砌须弥座,塔基边长7.7米,基石高1.2米,塔身边长6.05米。
修文塔外观13层,内实只5层,每层均有塔心室。
塔心室穹隆顶下砌有壁龛,藻井施彩绘牡丹、莲花、祥云、瑶草等图案。
每层间设梯蹬若干,盘旋四周而上。
第五层的塔心室形制少见,无穹隆顶,由第四层到第五层的塔梯正中而上,至后壁左右分道到达第五层,四面有宽0.708米、高1.9米的拱门通向塔心室。只用4根砖柱承受顶上三层重量,如木建筑的四井口。
四井砖柱中间留一小孔,向上望可见塔顶嵌着一方纪年砖,阴刻“大清嘉庆岁次癸酉秋谷旦”铭文。
四壁设通风观景窗,可观四周风景。据说古时登塔,可俯瞰青衣江萦波激石,湍流南下;可远眺大峨山层峦叠嶂,若揖若拱。
在修文塔南面约7公里处的青衣江边,是洪雅县三宝镇。
三宝镇明代时叫慈航场,这里依山傍水,是古代嘉定(乐山)通往西康的水码头,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到处是店铺、茶楼、酒肆,至今仍有老码头、古榕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