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州市区龙兴北路1号,有一座素有“七佛胜地”美称的寺院——龙兴寺,以其巍巍的龙兴舍利宝塔享誉西蜀。
相传,龙兴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405一418年),初名大空寺,至隋已规模初具。
下图是晋代浮图澄国师和梁朝志公国师灵塔。
武则天称帝,有沙门10人撰《大云经》奉送朝廷,武则天下令全国供奉,并于天授元年(690年)诏令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座,大空寺即于次年更名为大云寺。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命各地建造中兴寺,大云寺遂改称中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令“天下诸郡立龙兴、开元二寺”,中兴寺即改名龙兴寺。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月,诏令天下灭佛毁庙,龙兴寺“废为闲地,僧峨巾像示灭,钟声绝耳,楼台为薪”。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下令恢复佛教,每州造两寺。彭州龙兴寺由预知禅师主持重建,规模比旧寺有较大扩展。下图是唐代悟达国师、道因国师和预知国师灵塔。
北宋时名僧平润常在龙兴寺讲《圆觉经》,龙兴寺曾一度称为圆觉禅院。平润之弟子保聪曾请苏洵撰有《彭州圆觉禅院记》,以记龙兴寺一时盛况。明、清两代,龙兴寺多次遭兵火破坏,几度重建。到20世纪40年代,寺院共占地80余亩,有房舍150余间,僧众100余人。这是宋代圆悟国师和明代智中国师灵塔。
当时,龙兴寺的主体建筑为四重正殿,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加上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五观堂,形成一组完整的佛寺建筑群。
寺院四周红墙环护,各殿堂房舍之间有走廊连接,布局规整合理,风格庄重古朴,成为川西平原上一等大寺,素有“十方丛林”之称。
据说西晋末年的西域高僧浮图澄、梁朝的志公和尚、唐代的悟达国师、道因禅师、预知禅师、宋代的圆悟国师、明代的智中一天国师,曾来龙兴寺住锡讲经,故龙兴寺有“七佛胜地”之称。
龙兴寺内珍藏有清末清福和尚从缅甸运回的玉佛一尊,斯里兰卡国王赠送的佛舍利和《贝叶经》,以及日本赠送的《碛(qì)砂藏》、《频伽藏》、清初印行的《大藏经》等佛教文物(现存于市文管所内)。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川康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龙兴寺通电起义,龙兴寺成为起义纪念地。建国后,龙兴寺改办成彭州第一中学,原有殿堂房舍,除刘、邓、潘三将军起义通电签字所在地——藏经楼外,其余全部被拆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1995年1月,彭州一中搬迁新址,恢复龙兴寺为开放宗教场所,属寺的房屋地产权一并归还寺庙。从此,龙兴寺正式开始重建工作。
龙兴寺中最为宝贵的建筑是龙兴舍利宝塔,宝塔位于寺内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前。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200多年,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前268一前232年在位)将释迦牟尼的骨舍利分为8.4万份,在世界各地于同一天内建8.4万个塔分别供奉,龙兴宝塔即是中国19座真身舍利塔之一。
龙兴古塔建于何时,有多种说法。一说始建于周穆王(公元前947一前928年)时期,一说建于梁武帝时期,一说始建于东晋义熙二年(406年)。近年来,经建筑、考古专家先后实地考察,认定该塔建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一860年)。下图是舍利塔模型塔。
原塔为密檐式17级,塔高34.5米(一说41.6米),塔身结构奇特,造型雄伟壮观。早在明朝弘治年间(1488一1505年),古塔东北一角垮蹋。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遭地震,余塔中部纵裂成两峰。至民国十一年(1922)旧历除夕,西半部垮蹋,
古塔仅存西北部四分之一,远眺如悬弓天外,成为天彭“第一奇观”。1981年5月1日,一精神病患者夜间攀上塔顶,拆毁塔身6级半,幸存10级半,残高18.74米,千年古塔近于毁灭。
1944年春,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能海法师应邀前来龙兴寺讲经,见宝塔残破,深感痛心,发愿主持重建。当年3月,能海在成都主持成立了“重建益州龙兴舍利宝塔筹备委员会”,开始在成都、重庆、上海、天津等地募化资金,他还到印度加尔各答取回金刚舍利塔式样。“筹备委员会”为慎重起见,决定先在古塔东北100米处,仿照金刚舍利塔式样修建一座模型塔。
模型塔于1948年农历8月8日正式奠基,至1949年底基本建成。塔基为正方形、主塔居中,通高21.4米,四座陪塔分立四角,各高10.44米。
虽然能海的夙愿未成,但他却留下了舍利塔的模型塔,1985年7月,成都市政府将模型塔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川佛门高僧清定、宽霖、隆莲、遍能、正乘等,又倡议自筹资金重建龙兴寺、塔,并一致主张先建塔后建寺。
由于新塔建于古塔原址,因此,需拆除原来的残塔。1994年8月,在拆除龙兴寺古塔时,在塔底发现地宫。地宫为一砖砌正方形密室,长、宽各2.6米,深2米,室内堆放着数十件石雕残佛像。有纪年的造像从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五年至唐代开元二十五年(533—737年),延续时间200多年。除佛像外,还有道教造像。
新塔于1994年4月19日动工,1999年春竣工并开始对外开放。
新塔塔型设计完全仿照能海法师主持建造的金刚模型塔式样,由一座主塔和四座陪塔组成。
塔座为30米正方形,主塔高81米,陪塔各高26.7米。塔身为全钢筋混凝土浇筑,筒体结构。
主塔内设五层展室,陈列佛教文物、书画、罗汉、菩萨,以及建塔挖基时掘出的数十尊中国早期石雕佛像。二千多平方米的内壁,采用泥塑、木刻、石雕、刺绣、贴金、彩画、唐卡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装饰。
塔座用黄、红色花岗石贴面,塔身外装饰采用斩假石面,塔顶为铜质镀金圆顶,各塔顶安置有塔刹。塔身上共有塔窟844个,上小下大,外嵌玻璃,内供铜铸、玉雕佛像1080尊。
主塔正面刻有赵朴初题书的“龙兴舍利宝塔”六个金字。塔门两侧墙上,分别刻有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用藏、汉文题写的“南无吉祥释迦牟尼佛”字样。
新建成的彭州龙兴舍利宝塔,比过去称为四川第一塔的邛崃回澜塔高出6米,比称为中国现存最高砖塔的河北定县开元寺塔仅低3米,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艺术价值之高,均堪称四川第一,在全国亦属罕见,还有人称之为“东南亚第一塔”。
龙兴舍利宝塔建成后,随即展开了龙兴寺庙宇的重建。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偏殿等陆续建成,并对藏经楼、紫云雅阁等进行了维修,终成现在的规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