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3689794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连鳌山石刻:苏轼擘窠
(2016-04-15 13:25:27)
标签:
连鳌山石刻
连鳌山
苏轼
书法
东坡区
分类:
眉山文旅
龙鹄山东面约3公里,是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村名源自村里的连鳌山石刻,而这处石刻则是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擘窠手笔。
连鳌山,山势坡陀起伏,山之阳,有一块700多平方米的石壁,石壁之上,深深镌刻着三个大字:连鳌山。
遥想,那是北宋仁宗年间一个阳光明媚的初春,草长莺飞,意气风发的苏轼带着弟弟苏辙,呼朋唤友,扬鞭策马,踏青来到了眉州城西80里的乡村。登上小山坡,放眼望去,青青山林间,溪流如玉带。小溪两边,各有三个山嘴伸向小溪,状如鳌头。见此美景奇观,苏轼称奇不已,手痒难耐,当即挥毫泼墨,写下“连鳌山”三个大字,淋漓酣畅。
不久之后,苏轼兄弟随父赴京师(今开封)应试,虽说未能独占鳌头,但兄弟二人却是双双进士及第,三苏父子更是名震京师。
不知何年,有热心人聘请匠师,将苏轼的墨宝深深的刻印在了这山坡的石壁上。曹学佺《蜀中广记》记载:连鳌山,在(眉山)西南九十里,山形如鳌,傍即栖云寺。东坡少时读书寺中,尝于石崖上作“连鳌山”三字,大如屋宇,雄劲飞动。
细看“连鳌山”三字,“连”字长3.15米,宽3.2米;“鳌”字长3.5米,宽3.2米;“山”字长3.2米,宽3米,深度约0.1米。字体之大,雕工之细,实为罕见。据说,连鳌山石刻字是国内现存最大的苏轼手书遗迹。
石刻刻成之后,历代官府都对它爱护有加,到清光绪六年(1880),石刻已有些自然剥蚀,在一大批文人和绅士请求下,丹棱县令庄定域对“连鳌山”三字进行了疏凿和加深,并设置石栏加以保护,同时还设立了一块保护碑,禁止磨毁。下图这块石碑,便是庄定域对此事的记事碑。
1973年,清代设置的石栏被毁。1983年9月,眉山县(今东坡区)政府将连鳌山石刻与连鳌山背后画眉沟的兰坡石刻一起,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5月,连鳌山•兰坡石刻被列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并重新设置了保护石栏。1999年,为更好地保护石刻,三苏博物馆还拨款对字迹予以加深。2001年9月,连鳌山石刻被列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连鳌山石刻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此同时,历代文人、文献也对连鳌山石刻有颇多赞誉和记载。明代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赞其“大如屋宇,雄劲飞动”。明丹棱县令吕禧有诗曰:“一举何人得六鳌,东溟从此静波涛。指挥苍莽鸿蒙合,点缀江山景象高。海上蟠龙张爪吻,云间彩凤舞苞毛。定知千载符元气,净扫苔痕漫刻雕。”
清代庄令域在“亲往履勘”和强化保护时也作游记诗《连鳌山》一首:着屐走山阿,昂头见擘窠。龙蟠连白石,鳌背拥青螺。鬼泣生林壑,神功仗斧柯。千秋霜雪里,奇气未消磨。不是韩陵石,钟灵萃一湾。淋漓坡手泽,护惜士心关。墨洗池留水,笔排架有山。好问堂大雅,辉映在人间。
此外,清代《眉州属志》和民国《眉山县志》、《丹棱县志》对石刻也有记载。
现在的连鳌山,满山遍野都是脐橙、枇杷、枣儿、油桃……水泥路也修得四通八达。
山东,有连鳌山水库,群山环拥,曲折蜿蜒,尤如一幅美丽山水画。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山花开满龙鹄山
后一篇: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